警惕“2000元起学车”。
日前,曾号称要用互联网改变驾培行业的广东著名驾校“猪兼强”破产,未消化学员3万余人,待退学费约2亿元。
驾校的真实经营情况如何?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走访了广州多家驾校。一方面,互联网驾校游走在政策边缘,野蛮生长。另一方面,传统驾校的生存空间却不断挤压。这场由互联网驾校打出的“价格战”,正使得传统驾校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其背后反映的是互联网驾校的监管失位以及传统驾校的转型难题。
互联网招生监管缺位
乘着“互联网+”东风而来的猪兼强,为何会湮没在时代的浪潮中?
据悉,猪兼强采用“互联网+自营驾校”连锁的模式运营。具体来看,其线上通过网络平台投放学车广告并收取学员学费,线下全资或控股广州、佛山、杭州、中山、清远等地驾校,通过集团内部协议方式安排其控股或合作驾校与学员签订培训合同,由驾校负责学员培训与辅助考证工作。
“铺天盖地的宣传与低价是互联网驾校的优势,使其迅速占领了市场。”一名广州驾校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实际上有些通过互联网招生的驾校并不拥有实体驾校,是通过租用传统驾校的场地和车辆,或者直接挂靠在传统驾校消化学员。一旦资金链断裂,无法向传统驾校支付培训费用,就会陷入危机。”
除了资金链问题,招生方式互联网化带来学员数量暴涨,也给驾校运营带来了极大压力。前述驾校负责人指出,“问题就在于,传统驾校存在许多硬性指标,一辆车培训学员的上限、一辆车匹配的场地面积等都有政策规定,无法消化互联网招来的过多学员。”
近年来,随着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全国各省纷纷出台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驾培行业走向规范化和社会化。近年来,驾驶人规模迅猛增长,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进一步开放驾驶培训市场,驾培行业开启了市场化、便民化、信息化的发展。
2016年是互联网驾校的元年,乘着市场开放的利好政策驶入快车道,发展至今却仍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一位从业多年的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相关部门对于传统驾校有一套管理办法,例如限制招生量、从业人数。以互联网为招生方式的驾校仍未有对应的一套管理办法出台。”
记者梳理互联网驾校信息时亦发现,大部分互联网驾校前期会大量投放广告,以低价为卖点,不限制招生数量。也正因此,前述业内人士对这种模式表示担忧,“公安部交通部对驾校放开后,准入门槛降低。各种通过互联网招生的驾校在广告宣传、经营模式上都对驾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消费者难以判断其信息的真实性,有的人甚至没有实地考察过训练场地,就被低价吸引,在网上报名了。”
传统驾校陷入价格战
互联网驾校缺乏监管和引导不仅限制了自身发展,还给传统驾校乃至整个驾培行业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市场过度竞争、供求失衡与成本高企,已使得传统驾校的经营难以为继。
几年前刮起的一股“学车热”使驾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驾培被认为是一门“收益好、回本快”的生意。根据《驾培行业发展报告(2020)》,2009年到2019年间,驾校数量保持稳定增长。2016年开始驾校年培训量增长率却逐年降低。到了2019年,单车培训量只有33.9人,创历史新低。
供需失衡,叠加互联网驾校发起“价格战”,更是让传统驾校雪上加霜。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驾驶培训分会对业内学费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2019年,全国43%驾校收费价格在成本线附近,超50%驾校下调了学费价格。
然而传统驾校自救并不容易。前述广州传统驾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政策规定每辆教练车要匹配400平方米的场地,驾培机构的训练场地条件要求较高,场地费用成本很大。
“至于练车时间更是无法压缩,学员不乐意,政策不允许。”记者了解到,该驾校拥有70辆教练车,场地面积最低标准为28000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广州,这是一笔难以消化的巨额成本。
既然成本无法削减,从恶性价格战中突围、转向规范化高品质服务或将成为传统驾校转型的有效方案。2019年7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活动,提升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与服务质量。
在第六届全国驾培市场创新发展大会上,北京驾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向阳亦指出,未来,新能源化、智能化、数字化、品牌化是驾培行业转型的大趋势。新能源化即新能源教练车替代传统燃油教练车,这将显著改善驾校运营的成本结构。数字化即驾校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水平,通过经营管理的数字化,不仅可以高效率提供精准营销、优化教学、人性化服务和日常管理,而且可以重构企业价值链和商业模式,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