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
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猴盾村村民在采茶。
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村民
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虎头村
蕉城区九都镇九仙村村民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著作《摆脱贫困》出版30周年。打开这本书,可以看出习近平当年对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深深思考:闽东畲族地区的发展要走一条“双向开放”和“双向开发”的道路,“双向开放”即对内、对外同步开放,“双向开发”即资源和市场同时开发。
宁德市,别称闽东,是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畲族人口超过20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闽东畲族群众接续奋斗,发展特色产业,搬进美丽新居,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今日畲乡,摆脱了贫困,开启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立足特色,找准产业——
“村里迎来大发展”
今年6月,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走进一座闽东畲族山村。在这座山色青翠、薄雾轻笼的村庄里,他发现了一件“宝贝”,并兴奋地表示,想将它带回国。这个村庄是远近闻名的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宝贝”则是赤溪村的脱贫模式。
赤溪村脱贫,历经30多年不懈探索。
“路无三尺宽,地无三尺平”“三餐食番薯,遮体破衣裳”“终年砍毛竹,不足换油盐”……一首首民谣,描绘了赤溪村当年的窘境。
在脱贫攻坚路上,赤溪村历经依靠援助的“输血”式帮扶、易地搬迁的“换血”式扶贫和综合开发的“造血”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福鼎市陆续派出市、乡干部组成的工作队,蹲点赤溪村,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工作队发现,赤溪村耕地面积少,但山高雾多,产出的白茶味道香醇。于是,茶产业成为赤溪村的主导产业。如今,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茶,白茶收入占到村民人均收入的四成以上。
2013年,大学毕业的杜赢回村当起“新农民”,筹集近百万元创办茶叶加工厂。“很多村民种茶,但村里没有茶叶加工厂,我就萌生了回乡创办加工厂的想法,把村民的茶叶收购加工后卖出去。”杜赢说。
杜赢长期在外跑客户,频繁参加茶博会对接客商,他的公司营业额逐年递增,去年突破了500万元。杜赢的公司已拥有标准化厂房3000多平方米,带动当地农户800多人增产增收。“村里迎来大发展,公司的客源也拓宽了。”杜赢说,最近,他引进了新设备,准备增加人手,冲刺更高的销售额。
有了产业就有了发展基础。赤溪村建起了“畲村白茶产业园”,在提升茶叶品质上下功夫。村里还通过与白茶龙头企业合作,帮助茶农提升产业化水平,形成持续、良性的“造血机制”。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2万元、村集体收入超过255万元。
走进赤溪村,只见一幢幢民居白墙黛瓦、鳞次栉比,一排排商铺沿着笔直的大道延伸,与村外绿意绵延的茶山交相辉映。
依靠白茶等特色产业,赤溪村实现了美丽蝶变,这让帕利塔·科霍纳眼前一亮:“茶叶是斯里兰卡主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我可以把赤溪村茶农摆脱贫困的模式带回去,让斯里兰卡农民学习借鉴。”
赤溪一直是习近平的一份牵挂。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人民网和赤溪村村民视频连线,寄语赤溪村:“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做到了。你们的实践也印证了我们现在的方针,就是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希望赤溪村再接再厉,在现有取得很好成绩的基础上,自强不息,继续努力。扶贫根本还要靠自力更生,还要靠乡亲们内生动力。但是党和国家会一直关心你们、支持你们!”
近年来,宁德畲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相继走上致富路。
蕉城区金涵畲族乡上金贝村发展蜜柚种植,成立蜜柚专业合作社,注册“金贝蜜柚”商标,带动农民增收。
福安市穆云畲族乡虎头村土壤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种出来的水蜜桃果大核小、颜色鲜艳。当地政府投资建成集销售、分拣包装、冷链物流、数字展示、科学研究等为一体的水蜜桃产业中心,提升当地水蜜桃品牌价值。
告别“忧居”,搬进“优居”——
“跟住在公园里一样”
村道宽敞,打扫得干干净净;楼房崭新,排列得整整齐齐。卫生所、活动中心、休闲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这里是蕉城区九都镇九仙村。
30年前,九仙村是另一番景象。在历史上,畲族人依山而居,有的村庄紧贴悬崖峭壁而建。作为一个典型的畲族村,九仙村也不例外,房子“挂”在半山腰上,大多瓦残木朽、风雨飘摇。
村民钟珠文永远不会忘记一个日子。1987年9月11日,九仙村突遭泥石流灾害,一夜之间被乱石、碎瓦覆盖。
九仙村旧址土层结构不稳定,专家勘测后建议举村搬迁。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告别大山的九仙新村建了起来。
2016年,国家重点工程衢宁(衢州—宁德)铁路宁德段建设需征用九仙新村,蕉城区决定在附近新建现代化小区九仙花苑。“两次搬迁,一次比一次好。从茅草房到砖瓦房,再到如今的小别墅,以前不敢想的生活,现在实现了。”村民兰帮均说。九仙花苑是一座智慧小区,借助智慧社区精细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社区3D综合态势云图展示、智慧安防、智慧防疫、智慧宣传等功能。
昔日“忧居”,今日“优居”,畲族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宁德加快推进畲乡人居环境整治,让畲乡“优居”更优。
福鼎市太姥山镇财堡村草木葱葱、碧水潺潺,一派清新怡人的田园风光。“村子很漂亮,随便拍一张照片,都能拿来当手机壁纸了。”参观完财堡村,福鼎市摄影爱好者温兴权感叹道。
以前,财堡村河道里常漂着生活垃圾。这两年,村里加大力度开展环境整治,推进水系治理、整治私搭乱建,并将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同时启动村民家门口卫生评比奖惩制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易地搬迁和环境整治过程中,畲乡留住了民族风情。
霞浦县三沙镇东山村曾深居大山,畲族群众住在茅草房中,仅有一条小路通往行政村,每当遇到恶劣天气,村民常常数日无法出村。搬迁新建后的东山新村,成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治理示范村。楼房外墙上画着精美的畲族风情画,村里还建成畲歌楼和多处畲族文化墙。
畲乡优美的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
沿着G1523甬莞(宁波—东莞)高速公路行驶,驶近蕉城区林厝服务区时,人们会看到一座畲族图腾凤凰的雕塑。进入服务区,浓浓畲族风扑面而来:原汁原味的畲族特色小吃飘香四溢,独具风情的畲乡节目轮番上演……这是全国首家以畲族风情为主题的服务区,今年初正式开放。
毗邻林厝服务区的一个村子里,常常飘荡出清亮悦耳的歌声。村子名为猴盾村,是蕉城区八都镇的一座畲族聚居村。猴盾村青山绿水、畲歌悠扬。2021年,猴盾村完成了畲族风情广场、歌楼、旅游公厕、停车场等10余个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村民生活条件的同时,保留了畲族传统特色。
从林厝服务区驱车前往猴盾村,10多分钟便能抵达。“林厝服务区后通道开通后,来村里的游客明显变多了。”猴盾村村支书雷美凤指着建设完成的后通道说道。
凭借秀美的畲村风貌,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瑞云村近年来成为乡村旅游新景点。对于家乡的变化,村民钟进朝感触颇深:“自从搬到新村后,道路扩宽了,房子漂亮了,脏乱差的卫生死角不见了,一个个小公园建起来,生活在村里跟住在公园里一样。”言谈间,钟进朝满脸笑意。
74岁的瑞云村村民王天贤在村中经营一家杂货店。他说:“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这几年变化最大。”村容村貌改善后,游客多了不少,杂货店生意日渐红火。
创新方式,传承文化——
“用文创‘点亮’畲乡”
衣袂飘飘、仪态翩翩,畲家男女热情好客;
古朴清越、纯净空灵,畲族歌曲唯美动听;
十指翻飞、悬丝提拉,提线木偶活灵活现。
畲族繁衍数千载,文化光辉灿烂。近年来,宁德创新形式挖掘、保护、传承畲族优秀文化。
借助新平台,畲族文化焕发新光彩。
“茶叶种在深山,清明谷雨芽发青,清明谷雨茶当旺,采茶阿妹满山逛……”24岁的雷清梅歌声清亮婉转。与老一辈畲族歌手不同的是,大多数时候,她的舞台在直播间里。
雷清梅是宁德畲族民歌“双音”代表性传承人。“双音”是畲族山歌中唯一存留的二声部山歌歌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年来,雷清梅一直活跃在网络上,通过直播和发布视频等方式,弘扬畲族传统文化。
在雷清梅看来,畲歌传承最缺乏的是展示的平台。于是,她身着畲服,在各大网络平台唱起畲歌。她将原生态畲族“双音”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需求的《畲山茶歌》《畲乡歌谣》。雷清梅渐渐成了小有名气的畲家“代言人”。 2022年央视春晚上,雷清梅身着“凤凰装”,以一曲《采茶歌》惊艳亮相。“作为年轻一辈,我们应该大胆创新,让畲族文化传承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雷清梅说。
经过创意挖掘,畲族文创产品日益走红。
每逢节假日,蕉城区七都镇北山村便会热闹起来。今年6月,坐落于北山村的宁德首个畲族主题文创园开园,迅速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一对畲族青年文创形象,总能吸引参观者的目光:畲族小伙头戴深蓝色斗笠,身穿亮蓝色对襟上衣和黑色裤子,圆滚滚的小肚,让他显得格外可爱;畲族姑娘则身形苗条匀称,明快时尚。“这是文创园里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也是文创产品中卖得最好的。”文创园负责人兰作掇说。
在文创园文创展示区一隅,一张长桌上围坐着七八个孩子,平日里活泼好动的他们此时格外安静。他们一手握着模型,一手拿着画笔,神情专注地在模型上勾勒图案。
目前,文创园共设计畲族文创产品400余件。文创园还与10多个省份的近60名年轻设计师合作,让新产品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我们想用无限创意挖掘畲族文化,用文创‘点亮’畲乡,让这片土地成为更多人的‘诗和远方’,成为更多人心中美的载体。”兰作掇说。
畲族文化是闽东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近年来,畲族医药快速发展,畲歌协会相继成立,畲族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多。
9月6日,宁德市畲族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旨在挖掘、保护、弘扬、传承畲族优秀文化。“我们要充分发挥畲族人才的智慧和资源优势,总结提炼畲族文化的精神内涵,推动民族文化创新发展。”宁德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局长兰志旭说。(本报记者 潘旭涛)
本版照片均由宁德市委宣传部提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15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