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9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宋晓明介绍,近些年来,人民法院受理涉外知识产权的案件逐年上升。从全国法院来看,目前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占比在20%左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处理涉外的案件达到近30%。
有记者提问:知识产权案件审理过程中相当多是涉外的当事人和企业,尤其是在近期在国际环境下,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一直备受受国内外的关注,请问这些年以来全国法院受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数量怎么样,数量有没有上升,有没有一些新的特征?谢谢。
宋晓明表示,近些年来,人民法院受理涉外知识产权的案件逐年上升。从全国法院来看,目前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占比在20%左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处理涉外的案件的占比就更高了,达到近30%。现在有一些涉外因素的案件如股权中有涉外因素的案件还没有统计进来,如果要把这部分加进来,这个量可能会更大。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30%涉外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双方当事人都是外国当事人。所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愿意到中国来打官司,特别是涉及到标准、专利的这样一些纠纷案件。2017年,山东法院涉外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的占比上升了119%,这个上升幅度非常大,所以这些案件也呈现出案件类型新、审理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
宋晓明指出,众所周知,中国基本上都加入了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特别是入世以后,我们严格遵守加入的国际公约,包括签订的双边条约,实行国民待遇原则,公平、合理、依法平等地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法治环境上来说,应该说这些年来在处理涉外案件当中对当事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宋晓明称,中国处理涉外案件的审判周期应该说在世界上是最短的国家之一,不是我们自己统计的,是国外的一些相关机构统计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的涉外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在4个月,欧盟主要国家的审判周期在18个月左右,美国就专利案件的前期准备要29个月。所以,我们的审判周期在世界上来说,应该是最短的之一。另外,在体制机制上来说,为当事人包括外方当事人提供一些诉讼便利,比如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法律材料,如果说确确实实有一定的翻译难度的,我们可以委托相关的中介机构帮助他们翻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