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理财规划需理性:确定风险承受能力 匹配合适产品

时间:2019-09-28

■本报记者吉雪娇

随着各类理财产品投资门槛的降低,愈来愈多的消费者希望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让资产保值、增值。不过,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理财“小白”们往往难以抉择。那么,投资者该如何进行理财规划,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理财产品?近日,北京银保监局向消费者发布了理财提示。

明确产品投资期限

消费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首先需“一看”,即看产品资质。北京银保监局指出,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关注理财产品资质、查验理财产品“真伪”,是避免被违规销售和“飞单”侵害的重要保障。正规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均需在监管机关登记备案,消费者可依据产品专属登记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正规产品信息。

其次需做好“二问”,包括产品期限与相关费用。具体来看,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消费者应及时向具有理财资质的银行员工明确产品投资期限,进而根据理想的投资周期进行产品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按投资期限一般可以分为超短期、短期、中期、长期等固定期限类理财产品以及开放式理财产品。开放式理财产品可以每天或者约定日期申购、赎回,其他固定期限类理财产品均须在产品到期后,于规定周期内获得本金和收益。

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还应提前询问相关产品在购买、持有及赎回过程中是否产生相关费用,避免因未考虑费率因素误判理财产品实际预期收益水平。例如,某些开放型理财产品在购买时不收取任何费用,但是在赎回时,会根据理财产品的持有周期收取不同费率的赎回费用,若消费者在购买后短期内赎回,不仅无法获得预期收益,甚至可能造成本金损失。

理财偏好与产品投向相匹配

除了“一看、二问”,北京银保监局提示消费者,还应留意“三匹配”。其一是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相匹配。“对金融消费者来说,了解自身真实的风险承受能力非常重要,购买理财产品也要与之相匹配。”北京银保监局指出,目前,银行理财风险评级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投资者进行评级,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相对客观地评估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另一类是对理财产品本身风险水平进行评级,目的在于客观反映银行理财的不同风险属性。“投资者应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能力范围内选择、购买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二是理财需求与产品流动性相匹配。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结合自身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选择和匹配期限与之相符的理财产品。如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手头需要有能够随时支配的现金,购买灵活的开放式理财产品或短期理财产品更为适宜;对于生活已步入稳定,并且积累了一定财富的中年人士,便可根据自身资金安排,选择增加配置期限更长的理财产品。

其三是理财偏好与产品投向相匹配。为了满足不同投资经验和投资能力消费者的投资需求,理财产品日渐演化出不同的投资类型与投资风格,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投资偏好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理财产品。

具体来看,如希望购买相对高息且较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结构化理财产品,这种产品收益率大多与黄金、利率等价格水平挂钩,在产品到期时可让投资者有机会获得比传统理财更高的收益水平;对于希望获得高收益同时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消费者,可以选择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这类产品资金投向相对较广,收益水平会随着债券、股票等资产价格上下浮动,投资者有机会享受市场投资的超额回报,但同时也要承担部分本金损失的风险。

“消费者只有在明确自身投资偏好的前提下,审慎选择合理配置理财产品,才能在资产保值的基础上真正实现资产增值的理财目标。”北京银保监局指出。

  • 上一篇:季末来临,然而钱却“便宜”了!
  • 下一篇:进博会熊猫加字金银纪念币30日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