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稳赚不赔?10万亿结构性存款“打假”

时间:2019-10-15

虽然结构性存款本质上还是存款,但相比于普通存款,其最大特征在于利息与挂钩标的物的收益表现相关,由于其标的物挂钩标的为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产品,因此利息是浮动的,投资者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但目前市场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却恰恰相反:保本保收益。或许,我们的交易员都是投行界的奇才,对于金融衍生品交易这种高风险投资能够轻松驾驭,并做到稳赚不赔,但这似乎不太符合金融规律。

身披复杂交易的外衣

都说“假的真不了”,但有一个存款品种却难辨真伪――结构性存款。它的产品描述很专业:嵌入金融衍生工具、挂钩利率、汇率、指数、期权等,虽然设计结构听上去十分复杂,但很叫座。因为收益高,并且保本。

如果仔细想想,这其中是矛盾的。就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特征而言,远高于一般的金融业务品种,投资收益方面,随市场变化波动,且幅度较大。再怎么说,其与保本保收益也挨不上边。

或许我们的交易员都是投行界的奇才,对于衍生品交易这种高风险投资可以做到稳赚不赔,但这似乎不太符合金融规律。又或许,复杂的产品结构只是一个“包装”。

为此,监管部门出手“打假”。上周,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对银行业产品设计层面的乱象进行“点名”――结构性存款假结构,替代保本理财,或按保本产品宣传销售。

北京银保监局也在近期对辖内结构性存款业务进行整治。9月初,北京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规范开展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明确指出该项业务主要存在产品设计不合规、风险计量不准确、业务体量与风控能力不匹配、宣传销售不规范等四方面问题,并要求及时停售存在设计不合规或“假结构”问题的产品。虽然这一文件只针对北京地区,但在业界看来,文件中涉及的问题广泛存在。

其实,结构性存款本不是一个新鲜的业务品种,国外金融机构的结构化产品发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至今也有将十几年的发展历史。从2002年开始,股份行、外资行和国有行先后推出这项业务,挂钩标的以外汇和股票为主,但就实际交易情况看,一直属于“小众”业务,特别是当时有多家外资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出现巨亏,市场和投资者对这些业务敬而远之。

直到资管新规的到来,在保本理财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背景下,结构性存款异军突起,被视为保本理财的“接棒者”。根据Wind数据,结构性存款总额从2017年1月的5.78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5月的9.26万亿元,增长约为60.31%,且结构性存款总额同比增速也不断上涨,从2017年1月的5.96%提高到2018年5月的53.86%。

今年来看,央行数据显示,结构性存款规模在2月份达到峰值11.23万亿元,虽然此后呈现一定下降趋势,但截至8月份,这一数字依旧高达10.46万亿元。

从概念上讲,结构性存款是将存款分为两大部分,主合同存款和衍生工具部分。根据《存款统计分类及编码标准》,结构性存款是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工具的存款,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但是,为了抢占客户资源,结构性存款开始演化为银行高息揽储的利器,“假结构”应运而生,并逐渐盛行。结构性存款并不是一定保证本金,具体视衍生品交易合同规定,而在销售过程中,多数银行会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

变相的高息揽储

这可从一些产品说明的期权组合条款中得见:具备结构性的条款设计,但并不具备结构性的收益特征。目前的“假结构”在期权组合上主要采用两种策略:一是银行在期权部分设置不可执行的行权条件,导致衍生品交易不可能触发,通过提高内部转移价格将结构性存款转化成“类固收产品”从而使客户获得较高无风险收益。二是期权组合的保底收益较高,最低与最高收益的差距很小,表现出类似固定收益的“刚性兑付”情况。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举例分析,A银行该款结构性存款产品每年收益率为4.2%-4.3%,报价甚至接近部分非保本理财业绩基准。就其衍生品部分的执行条件而言,过去四年内,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整体在1.05-1.25区间内波动,突破目标区间0.9-1.4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可等同于不可能执行的条件。

说到底,假结构性存款实质上违背了结构性存款的设计意图,是一种变相的违规套利。因其并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操作,或者根本没有嵌入金融衍生产品,更没有真实的交易对手及交易。银行只需要支付交易对手方期权费,因此到期日只损失期权费。

借结构性存款高息揽储,这种操作虽然可短期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但也同时加大了银行的资金成本,目前,各家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大同小异,利率高于普通存款和大额存单。根据华宝证券的统计,当前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水平在考虑存款准备金率后大致在2.6%-4.6%之间,且因为当前“假结构”盛行,银行以收益区间上限兑付的概率较高,所以当前结构性存款的实际收益在4.6%左右,已经显著高于大额存单和同业存单,甚至是表外非保本理财产品,显著拉升了银行负债端成本。

“短期来看,严厉的监管活动确实会对商业银行的表内存款产生较大冲击,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明明债券研究团队分析。Wind数据显示,2019年7月,中小银行结构性存款在所有银行结构性存款中占比为66.07%,结构性存款业务监管趋严将使中小银行直接承压。

  • 上一篇:90后帮人“薅”走两万多桶奶粉,被判刑三年半
  • 下一篇:智能网购快捷购物 但成本攀升‘双11’未到 中通快递率先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