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拿不到养老金?――谈谈80、90后的“养老解决方案”

时间:2019-10-30

作者:齐九

编辑:财策君

有没有越到中年越觉得时间飞快?小时侯作文里经常用到的“白驹过隙”,长大才明白真正的含义。

最大的80后,快40岁了。

最大的90后,近30岁了。

人到中年,曾经的洒脱,曾经的说走就走,是否还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每天十几个小时后的工作时长,你是否产生了想休息、要退休的想法?然而,拿什么来养老呢?

如果身为土豪,金钱富足、财产无数、子女一群,是不是老年生活就没有烦恼,尽可高枕无忧了呢?

这件事人人平等

确实,财富会有滚雪球效用,因为富有,所以更富有。投胎是个运气活儿,人从出生那一刻就无法平等,但无论是富可敌国,还是普通大众,有一件事情确是生而平等的,无论帝王将相、商贾贵族、还是寻常百姓,每个人都一定会老去,任凭科技发展,任凭医学进步,也都没有人能逃脱衰老,乃至死亡的命运。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从古至今,人们无不感慨岁月蹉跎,时光荏苒。人步入老年,身体机能会衰退,行动力和思考能力也大不如前。

人类社会如此,动物世界则更加残酷。非洲草原的雄狮曾经风光无限,占有领地所有的资源。老去后要么被年轻力壮的雄狮打败,要么被狮群抛弃自生自灭,要么落单后被鬣狗分食。昔日的荣光和老后的衰败,在狮王身上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对比。

比起动物世界,人类社会就先进多了,人类可以更有组织的解决各种问题,当然也包括养老问题。现代的养老金制度让大部分人抛弃了“养儿防老“的观念,这也是人口出生率降低的原因之一。

身边的中国大妈和中国大爷们(50后、60后们),应该说是最幸福的一代退休人,广场舞大妈、抢购黄金大妈、拍照大妈……就是这代人退休生活的缩影。他们大多在2010年前后退休,退休时年龄在50-60岁之间,尚有精力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很多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更是比较优越,甚至高出很多年轻工薪族工资高出一大截。那些“啃老族“之所以能”啃老“,也是因为有可以啃食的东西。这代退休人能过上安逸幸福的晚年生活,离不开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另外就是80、90年代的婴儿潮的出现,现在80、90后是社会劳动力供应的主体,能够较为充裕地供养上一代退休人员。可以说盛世退休好处多啊。

来看一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相关数据,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95‰;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另外,中国经济也结束了高增长时代,进入了新常态。

那么问题来了,当下正在奉献青春、热血和激情的80、90后们,他们的老年生活谁来供养呢?

80、90后们,还有养老金吗

今年4月份的一则消息瞬间传的沸沸扬扬。4月11日,微博引用社科院报告《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说到203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将耗尽,80后、90后的养老形势恐怕非常严峻。此报告有数据、有真相,一时引得无数吃瓜群众纷纷转发,朋友圈也呈现刷屏之势。

报告预测,到2028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可能会首次出现负数;而累计结余到2027年有望达到峰值6.99万亿元,其后恐出现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

关于养老问题,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我们的邻国日本,因为日本无论从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发展模式,还是文化方面,与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东亚儒家文化,大家都很上进,生育率低,都在步入老龄化。

日本的养老问题当下已经十分突出。朝日出版社出版了藤田孝典先生撰写的《下流老人》。下流老人这个词也在2015年成为日本的年度流行词。

据统计,全日本现在一共有1100万下流老人,要知道日本的老年人总数也不过才2000多万。这里的下流不是说作风问题,而是指收入水平和社会阶层从工作时候的中等水平向下层滑落,以至于滑落到贫困阶层的事实。

因为贫穷,现在日本的老人犯罪率越来越高。截至2017年,犯罪老人数量已经占到犯人总数的20.8%,而1997年仅占总数的4%。在这些犯罪老人里,70%都是因为“盗窃”被捕,他们偷盗的多数是三明治、饭团等日常食品,并不贵重。很多老人都是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被抓,能够住进监狱养老。“只需要从便利店顺走一个200日元(约人民币12元)的三明治,就可以获得两年的监禁,比领养老金靠谱多了”,这是一个入狱后老人分享的“心得”。

看到邻国日本很多老人的窘境,无疑在“2035年养老金耗尽”的说法上,又进一步加重了80、90后对于养老的焦虑。但接下来剧情反转,好消息降临。

今年9月,一则好消息振奋人心。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和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分别发布公告,将财政部持有的银行股权,总市值近1200亿元,一次性划转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

划转国有资产充实社保基金,确实能一定程度缓解社保基金的压力,但也并不会过于乐观。根据财政部统计数据,仅今年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这项支出为17645亿元,虽然这项支出里包含了除养老金支出的其它项目,但可从这一数据看出社会保障支出的量级,1200亿虽说比毛毛雨要大,但是还做不到养老金的高枕无忧。

有研究测算,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将达到3.9亿人,占比将达到30%,届时平均每3.3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的老人。按此测算,85前生人到2050年都会是“3.3个中国人中的1个”。

可以看到,随着老龄化加速到来,国家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压力也在加大。

事实上,随着各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养老金“入不敷出”早已成为世界主流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法国历任政府都致力于养老金制度改革,以减少财政赤字,但遭到法国工会的强烈抵制,引发多次大罢工;英国计划在2020年,提高退休年龄至66岁;美国是弹性退休制度的国家,年满62岁就可以开始领退休金,但要打7折,每推迟一个月领取,打的折扣就少一些,按照法定年龄退休的人,则可以领取全额退休金,不过,这一年龄目前也在持续提高;日本则是倡导无退休社会;韩国养老金更是少的可怜。

如何体面养老

只提出问题,不解决问题,不是本文的目的。问题摆在那里,我们该怎么办,如何能让我们老去的人生活得有质量、有尊严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思考。

1、社会保险

虽然养老金储备令人担心,但是国家已经通过划转国有资产、提高缴费范围等措施充实社保基金。只要国家稳步发展,养老金还是大多数人养老的基本保障,但是不能过多的指望养老金过上现在“中国大妈”富裕的老年生活。

我们来看一下养老金计算方法。

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n×1%

其中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它是由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年的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如此每年计算一次,到退休时,把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然后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得出的。

n=累计缴费年限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举个栗子:

李明25岁参加工作,60岁退休,李明每个月社保基数都是5000元,退休时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4000元,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

基础养老金=(4000+4000*1)÷2*35*1%=1400

个人账户养老金=5000*8%*12*35÷139=1208.6

李明退休养老金=1400+1208.6=2608.6

养老金并没有固定的档次高低之分,它与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高低直接相关,即"只有多工作、多缴费,才能多领养老金"。

2、拥有房产

房子曾经作为最佳投资品风光无限,当前虽然房子停止了往日的疯狂,在“住房不炒”的大环境下,已经不再是最好的升值性资产。但房产仍是实现资产保值,抵御通胀的最佳选择。

经常有专家宣称租房子更划算,如果真的听了专家的建议,那么老了以后就悲催了!有限的养老金是难以应付年年上涨的房屋租金的。日本就是这种情况:老了以后领养老金收入下降,但房租逐年上涨,房租吃掉养老金的比例越来越大,日本大城市的老年人退休生活开始窘迫,钱不够的老人就开始靠捡垃圾维持生活。

这就是考虑养老为啥要先买房,甚至钱富裕要买二套房做被动储蓄的原因。因为年纪大了可以靠房租或者卖房来弥补收入不足。

以房养老,看起来很俗,但却比较现实。

3、商业保险

上面的例子是连续缴费35年60岁退休的例子,退休后工资差不多是退休前的一半多一点。但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有多少人真正的能工作到60岁,又能连续缴纳35年养老保险呢?

很显然,如果只依靠社会保险养老,很难维持退休前的生活质量。何况老年后还有很多医疗护理支出。

按照统计数字,老人开始逐渐失能需要人照顾生活的时间大概是8年。目前二线城市一个医养结合、能够很好照顾失能老人的养老院,月收费带护工费大概是1万5千元。不算通货膨胀,一对老夫妻需要有300万才能雇佣他人照顾。除去日常开销养育子女各种费用,在人生的最后八年能支付的起这个费用的老人有多少。时间推移到三十年以后呢?费用又是多少。对多数普通人来说,根本不存在住舒服的养老院得到体面服务的选择,因为经济达不到。

所以必要的商业养老保险也需要提早做出考虑和规划。商业养老保险可以作为基础社保的补充,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和养老规划来做安排。市场上的商业养老保险大致分为传统型、分红型、万能型和投资连接型,具体买何种保险,每年投入多少金额,投保人可根据家庭自身情况,咨询专业的顾问后再作出选择。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4、财富规划

我们知道,体面的养老没有财力支撑,必定无法实现。年富力强的时候赚钱能力最强,那么一定要懂得量入为出,要有为老年生活做好资金储备的意识,更要有财富管理和规划的意识。

有这么个段子:

问:如何能轻轻松松月收入3万呢?

答:把1000万存银行

再问:那么如何有1000万呢?

再答:3个亿存银行

(按照年利率3%计算,这是非常保守的估计,相当于无风险保本收益,实际收益率会高出很多。)

怎么样?看到钱生钱的魅力了吧。

确实,很多人一提到财富管理,想到的就是收益百分之几的理财产品,其实,投资理财只是财富管理的一小部分。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财富管理呢?

人拥有大量财富不一定幸福,必须要善于驾驭财富才行。财富规划说到底,是通过对财富的拥有,让我们过上幸福而美满的生活。

无论是购买保险、子女教育投入,还是投资理财产品、房产、股权、债券、艺术品等,这些都是财富管理和规划的范畴,我们是否清楚的知道,每一项投入是否必要?科学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是否达到最优目的?

这里特别提到财富管理,是希望大家建立财富管理意识。其实财富管理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里就不全部展开了。

(过往文章链接:低收益时代来了,你的钱该往哪儿投?)

以上分享了大多数人的“养老解决方案”,那么高净值人群、超级富豪是不是就不需要做养老规划了呢?其实,高净值人群更需要早做规划,豪门事务错综复杂,当家人更是重中之重,处理不好就可能演变成一场宫斗戏。

(过往文章链接:家族传承是部“戏”,“导演”要抓五大关键点)

总之,无论是普通大众、社会精英,还是高净值人群,养老这件事都要未雨绸缪,提早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养老更是要提早规划,这样才能享受幸福的老年生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财策研习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上一篇:中赫集团战略转型升级 三大业务领域汇集崇礼太子城小镇
  • 下一篇:全球近90%地区经济增长放缓,新中产如何保卫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