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这种赚钱方法,屡试不爽

时间:2019-10-30

我们去商场买东西,首先会看价格,衡量一下自己能否承受,如果贵到没朋友,直接走人,感觉有点小贵,但自己还能承受,可以少买点,觉得很便宜,就可以多买点,如果超级便宜,囤一堆在家里慢慢用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投资也一样,便宜就多投点,贵了就少投点,太贵了就卖掉。

道理很简单,问题是怎么判断投资标的是贵还是便宜呢?

这个就要用到估值了。

关注理财新闻的人,应该经常能听到类似的说法,A股估值目前处于底部,恒生指数破净了,银行指数目前PE分位点仅为10%……

这些用词,说的都是估值。

说到估值,相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市盈率。

市盈率简称PE,公式是:市盈率=市值÷净利润=股价÷每股收益。

市盈率是估值体系中最常用的指标,对它的直观理解就是公司市值是利润的多少倍,也可以理解为在公司赚钱能力未来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还要等多少年才能收回本金。

所以市盈率的倒数就是该股票当前的投资年回报率。

比如一家公司股价是10元,每股收益1元,那么PE=10/1=10,相应的投资回报率就是1/10=10%。

市盈率主要有三种:

1、静态市盈率,是用目前市值÷已经公开的最近年度的净利润,比如现在计算静态市盈率,用的就是2018年的财报数据,市场中常说的市盈率通常指的是这个。

2、动态市盈率,是用目前市值÷下一年度的净利润。因为下一年的净利润没有真正实现,所以这是一个预测值。

3、市盈率TTM,又叫“滚动市盈率”,是用目前市值÷最近连续四个季度的业绩。比如某公司刚公布了二季报,那就取去年三四季度和今年一二季度的净利润,等以后三季报公布了,就取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二三季度的净利润。

过去的公司业绩其实已经反应在现在的股价上了,我们投资投的是未来,所以理论上说,最看重的应该是未来的利润,对应的就是动态市盈率,但未来的事没人能打包票,动态市盈率就只能做估算,而且一旦国家、股市、行业或企业出现了突发状况,实际情况还可能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静态市盈率虽然数据的准确性没问题,但是会有一定的延迟,比如在2019年4季度做投资决策时,还在用2018年的年报数据做估值判断,时效性就会差了点,要知道,过去这一年,中国很多行业和企业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而滚动市盈率相当于折中了――既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又最大限度避免了数据的滞后性,所以滚动市盈率的参考价值往往更高。

市盈率的好处就是计算简单,容易理解,而且可以用于不同资产之间的比较,比如货币基金收益率2.5%,那么对应的市盈率就是40倍,P2P收益8%,市盈率为12.5倍,一套房子,如果年租金回报率为2%,对应的市盈率就是50倍。

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对不同资产的收益率有个直观的了解。

不过有些资产是没有利息性收益的,比如大宗商品、黄金、比特币、纪念币、艺术品等,想要靠这些投资赚钱,就得仰仗未来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或者资产价格长期不涨,但期间不断出现大幅波动,也能获得波段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估值之所以要用“估”打头,就是因为这个数据管用的前提是未来情况不变。

但实际上,不管是上市公司未来的利润变化还是货币基金未来的收益率变化,都不可能长期不变。

尤其是中国的房子,单从租金回报率看,完全没有吸引力,但还是很多人一有钱就想买房,都是基于一种对未来的预期――房价还会继续涨。

如果房价连续好多年不涨,很多人发现这个预期不成立,很多人投资房产的积极性就会大幅下降了,甚至很多刚需客也会把买房事宜搁置,先租房过日子,把钱拿去做其他收益更高的投资。

市盈率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作为市场情绪的温度计。

熊市时,市场热度低,投资者相对保守谨慎,市盈率整体也较低,牛市来了,市场热情高涨,对未来充满乐观预期,市盈率也跟着大幅走高。

上图是美股百年来的走势和平均市盈率,从中可以看出,每次大股灾来临前,市盈率都异乎寻常的高。

如果你在市盈率较低的时候进行投资,坐等估值向上回归,收益基本上不会差,力哥原创的七步定投策略之所以采用低估多投,高估少投的方法,也是这个道理。

市盈率这个指标优点很多,但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市盈率是用市值除以盈利,如果盈利很低或者亏损的话,市盈率就不适用了。

比如一些高科技公司或互联网公司,在公司成长期有很高的研发费用和市场推广费用,导致常年亏损或盈利很低,市盈率指标就会失真,甚至完全不具备参考价值。

电商巨头亚马逊,公司成立之后的22年中,总盈利还不到100亿美元,连苹果一个季度的利润都赶不上,但亚马逊的市值却不比苹果低多少,这就导致2016年亚马逊市盈率高达1436倍,而同期苹果市盈率只有14倍。

但我们能因此就判断亚马逊毫无投资价值吗?

其次,市盈率指标要有效,关键得公司盈利稳定,可公司未来的盈利很难预测,不同行业,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其利润增速完全不同。

比如银行业,目前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和浦发银行(600000,股吧)的动态PE仅为5倍,因为银行业已经没有业绩持续大幅增长的想象空间了,但贵州茅台(600519,股吧)目前的市盈率高达35倍,因为过去几年茅台(600519)的利润增速一直非常高,投资者预期未来增速还能保持这么高,所以愿意给更高的估值。

如果简单粗暴地直接拿数值做跨行业的比较,就会闹笑话。

另外,计算市盈率用到的每股收益不一定代表企业的真实经营利润,这个利润包含经营利润和非经营利润。

比如有些公司明明是制药的,不务正业利用流动资金去炒股炒房赚钱,或者是通过变卖设备、厂房等资产一下子得到了一大笔转让收益,这些收益都不具有可持续性,但在市盈率里没法直接体现,就容易对投资者造成误导。这时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会更有效。

尽管市盈率存在这些问题,但用于指数估值却是一个十分优良的指标,因为指数满足用市盈率准确估值的两个必要条件:

第一,永续经营。

单个上市公司,就算眼下业绩再好,也难保未来不会哪一天突然倒闭了,但是指数会一直存在,成分股常换常新。

第二,利润相对稳定。

指数是一堆上市公司的合集,单个公司的利润可能会出现大起大落,但是由各行业各业的公司所组成的指数,哪怕是遇到2008年那样的全球金融危机,上市公司的整体利润,也没有出现剧烈的变动。这就像我们看中国的GDP一样,虽然也会有起伏,但不至于几年不见,面目全非。

所以在进行指数投资时,市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但对于某些行业指数,尤其是周期性行业,市盈率就不太适用了。

比如证券行业,熊市的时候业绩一塌糊涂,市盈率就会偏高,牛市的时候一飞冲天,市盈率就会迅速下降。用市盈率进行估值,就难免会失真。

这时,更适合的估值指标是市净率。

市净率又叫PB,由公司市值除以净资产得到,一般市净率越低,说明公司估值越低,买入的安全边际越高。

市净率=市值÷净资产=股价÷每股净资产

我们经常听说的“破净”,就是指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比如公司股价10元,每股净资产12元,就说明公司破净了――这时,理论上说,哪怕把公司这些资产全部变卖掉,也比现在的股价更值钱。

这个时候,相当于你是用10元钱买到了价值12元的资产,当然,这个12元是账面价值,能不能变现就另当别论了。

具体来说,周期性行业有分成两类。

一类是消费类周期性行业,包括房地产、证券、汽车、航空等等,既受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影响,也受自身行业的消费市场周期影响。

另一类是工业类周期性行业,包括有色、钢铁、石化、电力、煤炭、工程机械等等,这些行业与宏观经济周期关系紧密,但宏观经济复杂多变,很难预测。

这两类周期性行业,尤其是后者,看PB有时比看PE更有效。

另外像银行、保险这类重资产、低增长性的行业,PB的参考价值也很大。

不过市净率指标也有自己的缺点:

一是当公司的规模有显著差异时,市净率可能会有误导性。

二是通货膨胀和技术变革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和真实的市场价值之间产生明显差异。

除了市盈率PE和市净率PB,还有很多估值指标,比如市销率、市现率、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现金流折现法等等。不过在实际运用中,我们最常用的还是市盈率,当市盈率不适用时,通常会用市净率来替代,而其他指标则是更细分维度的辅助参考。

记住,投资既有科学成分,也有艺术成分。估值也是如此,既有客观的数值,也有主观的偏好,但整体上看,估值更接近于一种艺术。历史上不同的投资大师都有自己特别偏爱的估值指标,比如巴菲特喜欢用现金流折现,彼得・林奇则更偏爱PEG。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满大街理财自媒体都在讲估值,但各家给出的估值数据(算法不同)和对估值的看法,以及最终推荐的指数基金却不一样。

彼得・林奇,卓越的股票投资家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

理解了这些估值指标的优缺点,接下去就要介绍最实用的干货了――指数估值分位点。

就像你家孩子拿着考试成绩单给你看,数学85分,语文72分,他到底考的好不好呢,你还是摸不着头脑,因为数字可能会骗人,可能这次数学考试特别简单,85分也很一般,但语文考试特别难,72分已经很不错了。

所以更聪明的父母会问孩子,你的考试成绩在全年级排第几,马上就能知道孩子的成绩到底好不好了。

如果全年级有100个学生,你家孩子考了第10名,哪怕语文只有72分,那无疑也是非常优秀的。

分位点就是这样一个参考标准,每个交易日结束后,每个指数都会有一个当天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数值,如果一个指数诞生并运行了100个交易日,就会有100个数值。

将这100个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就能形成一组数列,把今天的数值排到这组数列中,就能发现当下的估值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比如排在第90位,即分位点为90%,意味着历史上90%的时间,都比现在便宜,说明眼下估值非常高,很危险,未来估值下降、指数下跌的概率,要远大于估值继续上升,指数继续上涨的概率。

如果排在第15位,即分位点为15%,也就是它只比15%的数值大,说明非常低估,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

这就叫以史为鉴,可以赚钱

有了分位点这个工具,我们就可以比较直观地判断一个指数是处于高估还是低估了。

通常分位点在30%以下算低估,70%以上算高估,在这之间属于合理估值。

下面我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看看目前常见指数的估值:

前面我们说过,对于银行和证券这类强周期行业,适合用PB来估值,从表格中可以明显看出,目前中证500、银行处于明显低估,消费行业处于明显高估。

当然,如果指数的历史太短,比如只有2、3年时间,分位点的参考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一般至少要经过一轮完整的牛熊转换(至少5年),该指数的分位点才会有比较大的参考价值。

不过指数历史如果太长,也可能会对当下的估值判断造成误导。

因为我们的A股市场正在从高估值的非理性市场逐渐走向低估值的成熟理性的市场,有些指数眼下估值不算低,但因为历史上的估值实在太高,让我们误以为眼下估值很低。

从A股的实际情况看,2007年以后的估值数据,会更有参考性。

当然,高估的可能会继续涨,低估的可能继续低迷,但行情终有反转的一天,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那句被用烂了的“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如果用估值来衡量,就是“低估多投,高估走人”。

投资,就是这么简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力哥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上一篇:“实不相瞒,我月入4万,日子却过得紧巴巴…”
  • 下一篇:年内1%回撤的绝对收益产品是如何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