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双11”临近,做好两点能保住“钱袋子”

时间:2019-11-02

信息时报讯(记者奚慧颖通讯员晏楠张毅涛)全民购物狂欢的“双11”近在眼前,你是否被各家的优惠算法绕晕呢?但要小心的是,诈骗分子也在盯紧你的钱袋……昨日,记者从广州市公安机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新闻座谈会获悉,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占全市刑事警情的比例持续走高,今年以来占比已近半。

六成受骗群体年龄在30岁以下

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潘国良介绍,近年来广州市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占刑事警情的比例持续走高,2017年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占全市刑事警情比例为29.5%,2018年为40.9%,今年以来为46.3%,即接近一半。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公检法诈骗主要以老年人为目标有所不同,电信网络诈骗中60%的受骗者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在这种形势下,广州公安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攻坚战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1~10月,广州警方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约4400宗,同比上升33.3%;依法刑事拘留电信诈骗嫌疑人2700多名。逮捕电信诈骗嫌疑人约1800名,同比上升79.2%。在警方强有力的打防下,今年全市立电信诈骗案件同比下降3.4%。

同时,广州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共成功劝阻潜在被骗群众24万余人,会同全市基层公安机关止付涉案账号近3万个,拦截止付被骗资金超过5亿元;积极落实涉案资金原路返还机制,至今完成返还593笔,返还金额2272多万元。

网购交易类诈骗比例高

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新型诈骗手法也层出不穷。网络诈骗占电信网络诈骗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59.7%增长到今年的69.1%。从具体类别看,网络诈骗警情中,警情量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网购交易、刷单兼职、代办信用卡/贷款,占比分别为26.4%、20.4%、15%。

今年的“双11”预购已经开始,不少消费者已经“参战”。每年“双11”前后也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峰期。经公安机关研判,“双11”前后的网购诈骗的手法多样且隐蔽。警方提醒,不要向陌生人转账,哪怕对方的QQ或微信是家人朋友的头像,也要进行电话确认。同时,也不要点击扫描身份不明显的链接和二维码,做到这两点基本就能保住自己的“钱袋子”。

案例

边教人“防骗”边行骗

记者在现场见到了遭遇购物诈骗的曾小姐,去年遭遇假“淘宝客服”套路的她被骗了16万元。去年6月17日15时左右,曾小姐接到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她的淘宝账号异常,可能会从她的银行账户中扣除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由于对方准确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和近期购物记录,半信半疑的曾小姐还是决定按对方所说进行操作。该“客服”还将电话交给另一位“财产登记顾问”,与曾小姐对接。

随后,对方向曾小姐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此时的曾小姐已起疑心,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方却开始跟她科普起防骗知识,“善意提醒”骗子通常会有哪些做法。曾小姐心里的疑虑打消了不少,经过1元转账测试无误后(其实是对方立马转了相应金额给她),曾小姐继续转账,分5~6次转了16万元过去。整个施骗长达3小时,挂掉电话时她都没意识到被骗。直到从反诈中心接到电话的家人联系上她,方才如梦初醒。目前,已成功追回其中的3.8万元。

  • 上一篇:38岁的程序员,今天失业了
  • 下一篇:「区块链」最近大火,赚钱机会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