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金融理财

中国银联有关调查显示:98%受访者认为移动支付“安全”

时间:2021-02-28

2月1日,中国银联发布《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及支付机构连续第十四年跟踪调查中国消费者移动支付安全行为。

报告显示,2020年移动支付呈现三大新特点:一是各大城市、中小城市步入数字支付时代,移动支付加快与公众数字生活对接,受益人数占比较2019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六成受访的金融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频次及金额较去年均有提升;二是疫情防控加速线上便民支付场景建设;三是移动支付付款账户首选使用网贷资金的群体值得关注,人数占比上升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低”群体,即低龄、低收入、低线城市。

移动支付频率稳步增长

报告数据显示,98%的受访者将移动支付视为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较2019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其中,二维码支付用户占比达85%,相较2019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每日三付是2020年移动支付的平均水平,支付频次超过3次的比例较2019年大幅提升11%,超过5次的比例占总人群的1/4。95后是高频支付的主力军,特别是95后的男性,平均达到了每日四付的支付频次。

另外,疫情也激发新业态、新模式,更多线下支付向网络直播、医疗支付等消费场景迁移、延伸。

报告显示,30%的受访者会经常使用网络直播购物,女性比男性高出7个百分点,且年纪越轻越喜爱这种模式,接近四成的学生受访者表示会经常使用网络直播购物。新兴的线上支付平台与线下的小摊贩、菜场、水果店等小型实体商店有机融合,在疫情期间受到居民青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支付安全性受认可

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日趋肯定,调查结果显示,98%的受访者认为移动支付是安全的。

但公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仍待进一步提升。调查中,大多数人认为其安全防范措施相对薄弱,特别是高龄与低收入群体使用的支付验证方式种类单一、不安全移动支付行为偏多,如“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和“连接公共WIFI的状态下支付”的风险问题表现较为突出。

报告同时显示,用户对风险的认知更多放在支付交易验证环节,约七成人群会在转账时核验收款人信息,超过六成人群会关注每一笔交易的提示。但其他安全操作关注不足,如设置复杂交易密码、设置每笔交易上限、仔细阅读交易环节的安全提示等有效措施的用户占比仅不足四成。

新型诈骗更需警惕

与此同时,网络诈骗损失整体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仅8%的受访者遭遇了在网络诈骗中经济受损的状况,相较2019年减少了4个百分点。

但仍需高度关注网络诈骗风险。调查显示,有3/4的民众均表示收到过诈骗信息,其中八成来自短信渠道。同时,不法分子对不同人群实施精准诈骗值得公众重点防范。参与过网络赌博的群体中,近六成遭受诈骗且损失金额超过2500元,未婚男性、大专及以下、服务业人员、企业主、私营业主/个体户等更容易陷入网络赌博诈骗。参与“跑分”的群体中,近五成人群亦有损失发生,人均损失金额超过1000元。

对此,中国银联风控专家建议,消费者应守护好个人信息,抵制博彩活动。一是管理好个人账户及二维码,及时注销睡眠银行卡及账户,切勿出借、出租银行卡及收款码,若出借账户被用于非法资金转移,提供者将被立案追诉且5年不能使用移动支付;二是守护好个人敏感信息,注意识别套路,防范不法分子以“高利理财”“虚拟货币”“网络借贷”为噱头进行“利益”诱惑实施欺诈;三是坚决抵制网络赌博、“跑分”等非法平台活动,一旦发现此类非法平台,要通过官方平台举报。

  • 上一篇:北京10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来袭,系“冬奥试点”首次面向公众测试
  • 下一篇: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明确八种情况下,高管薪酬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