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基金证券

基金业步入适当性管理时代

时间:2017-07-04

#记者王菲#

被认为是保护投资者第一道防线的适当性管理制度终于落地。为迎接新规落地,各基金募集机构以及销售机构已经“备战”多日。对于市场参与机构包括投资者而言,新规的实施将给整个行业带来一次大洗礼。

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

7月1日,证监会2016年底发布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正式实施。为配合《办法》落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基金募集机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指引(试行)》(简称《指引》),并配套发布了六大类业务参考模板。《指引》要求,投资者要区分为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等级划分是普通投资者与基金产品或服务风险匹配的基础,以便在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类型和基金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等级之间建立合理的对应关系,以达到“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的目的。《指引》详细规定了各风险承受等级的普通投资者与基金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等级的适当性匹配原则,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以外的投资者,若要购买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需要完善一系列手续,如主动申请、确认风险警示等。

记者了解到,《办法》共四十三条,是我国证券期货市场首部投资者保护专项规章,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现代金融服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避免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将金融产品提供给风险并不匹配的投资群体,导致投资者由于误解产品而发生较大风险。

近日,基金公司一直在进行针对新规的调整准备,目前基本就绪。华夏、易方达、博时基金在官网明显位置挂出6月30日晚间进行电子交易系统升级、暂停服务的通知,7月1日起投资者就可以直接使用升级后的系统进行购买。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券商等机构纷纷发布相关公告,提醒投资者完善信息,注意交易规则的变化。申万菱信基金公司公告称,根据《办法》、《非居民金融账户涉税信息尽职调查管理办法》的要求,公司自7月1日起启用更新后的投资者账户开立及销售程序。

泰达宏利基金也在公告中提示,《办法》实施后,投资者的开户以及销售程序较为复杂,提请投资者充分重视开户和销售程序的变更事项,合理安排交易时间,为业务办理预留充足时间。

私募受影响大于公募

与公募一样,私募也在纷纷落实适当性新规,以满足监管要求。不过,在行业人士看来,私募受到的冲击更加明显。由于需要在系统改造、流程梳理、人员设置上加大投入,私募的运营门槛无形中提高,合规成本进一步增加,加速了私募行业的优胜劣汰。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表示,就公募基金而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实施以后,对标准、成熟、规范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没有影响。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分级基金,以及个别份额结构复杂、投资标的流动性受限的基金。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新规或对私募基金的销售产生影响。公募基金大多是标准化产品,相对而言,私募基金比较个性化,之前这类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未能充分披露风险,或结构复杂导致投资者未能充分理解风险的问题;风险完全披露之后,可能会动摇投资者购买的意愿。

更加实际的成本投入也将是私募机构一笔不小的负担。一家大型私募机构表示,此前公司采取的措施是建议客户来现场办理,如果后续需要上马远程“双录”(即录音录像)系统,需要采购相应的录音录像设备和数据存储设备,并优化系统设置,预估投入可能达到百万元。

除此之外,行业人士指出,指引将提高私募基金违规销售成本,行业野蛮生长有望被遏制。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随着私募机构数量增多,资金管理规模增大,监管部门对私募的合规管理逐步加大,私募运营的成本也在逐渐增加。“去年,基金业协会要求私募机构提供法律意见书,当时一份法律意见书被炒作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加之之后的人员配备、系统改造,私募的成本正在逐渐增加,一些规模小、业绩不好的私募将会被洗盘出局。”某私募机构人士说。

上海易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蔡晨炜也认为,新规实施对私募行业整体产品销售会产生一定影响,因为产品购买的手续和流程会增加,部分投资者会嫌麻烦而放弃,“相对来说,风险度较高且结构比较复杂的产品受冲击较大。”他说。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近一年多来,私募基金向强者集中的现象越发明显。原因在于,一是投资者逐渐了解私募形式,二是一些私募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管理好了投资者的预期,经受了市场的考验。相信几年后将出现千亿级的私募公司,那时,私募基金将“阶层固化”,新进入者将更为艰难。

数据显示,100亿元以上管理规模的私募基金机构在不断增加。截至今年5月底,按正在运行的私募基金产品实缴规模划分,管理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505家,管理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有183家,管理规模大于100亿元的有166家。这一数据明显高于2016年年底。当时,管理规模在20亿-50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439家,管理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有157家,管理规模大于100亿元的有133家。这也表明,强者恒强的趋势正在私募行业上演。

第三方销售更加规范

对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而言,《办法》和《指引》的影响也不小。“以后,只有最高风险等级的投资者才能购买股票基金,对应风险等级的投资者只能购买对应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这种规范对于基金销售来说十分严格。”某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的客户经理感慨道。

根据《指引》,投资者分为专业投资者和普通投资者两类。专业投资者是满足资产或收入的一些条件,且有金融投资经历的投资者。除了专业投资者之外的都是普通投资者。专业投资者有5种,普通投资者也分为5类,按照风险承受能力从低到高,分别是C1(含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C2、C3、C4、C5。其中,C1类投资者只能买货币市场基金和短期理财债券型基金;而要买债券基金分级B份额、股票分级基金B份额、大宗商品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创投基金,则需要达到C5类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同时,基金产品或服务风险也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至少划分为R1、R2、R3、R4、R5五个等级。

“最近公司一直在为销售经理进行各种培训,全面了解新规,以后在服务流程上还要作进一步调整。”上述客户经理表示。格上理财一位研究员也表示,近期各部门特别是销售部门进行了多次培训,“双录”设备已经到位,正在调试。

根据《办法》,基金代销机构需要完成四大块工作内容:一是对普通投资者进行细化分类和管理;二是从业人员要熟悉所销售的产品,并划分产品风险等级,做好投资者与产品间的风险类型匹配;三是做好双录工作,即录音录像或采取配套留痕安排;四是基金公司要落实适当性内部管理制度。

对此,私募排排网产品部总监温志飞表示,相比征求意见稿,正式版在产品分级上放松了要求,并未限定某类产品的具体等级,而是根据产品结构、杠杆水平、投资标的流动性等来划分。

据记者了解,此前“双录”等问题一直是难点,此次《指引》给出6个月的过渡期,让机构完成系统改造。业内人士认为,“基金销售过程可能更加严谨,让用户对服务的体验更好,从而增加销售业绩,影响是双向的。”在北京钱景基金销售有限公司CEO赵荣春看来,《办法》将推动整个第三方销售行业规范发展,也会对投资者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从长远来看影响更持久。

  • 上一篇:重仓消费顺势而为 绩优股基制胜有道
  • 下一篇:基金清盘加速 上半年18只基金清盘下半年迷你基金清盘或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