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房佩燕
经历过两年多的迅猛发展,证券类私募进入了调整期。上半年,证券类私募规模缩水近5000亿元;私募从业人员在一年时间里也减少近一半,管理人数下滑近三成。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不断加强,大型私募数量增加。对此,资深私募人士表示,私募行业已经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淘汰速度会越来越快。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证券类私募实缴规模为2.28万亿元,较2016年底的2.77万亿元减少4903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2.35万人,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7735家,而去年同期私募基金从业人员为40.25万人,私募管理人为10747家,同比分别减少44.47%和28%。
不过,在私募行业淘汰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50亿规模以上的大型证券私募阵营也在扩容。据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规模在50亿以上的私募管理人共292家,较于2016年底的86家激增206家,其中不乏规模百亿以上的私募。据记者了解,目前百亿规模的证券类私募主要为债券私募,个别规模超过了400亿。百亿级别的股票私募管理规模多在200亿~300亿区间,业内人士预测,千亿级别的证券私募基金有望出现。
此前对私募行业“野蛮式”发展充满担忧的承泽资产董事长曹雄飞认为,私募行业已经进入优胜劣汰的快速洗牌期,淘汰速度将会越来越快。他表示,在市场环境及监管政策双重压力下,优秀的私募管理人将凭借出众的业绩以及成熟的管理模式,持续吸引资金流入,私募资产管理规模将趋于集中;与之相对,规模较小、不够成熟的私募将越来越难得到投资者的关注。“这和目前的股票市场是一样的,价值投资理念盛行,业绩好的公司会越做越大,没有业绩支撑的公司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不过在他看来,随着淘汰的加速,私募管理人减少,证券类私募的规模会继续上涨,目前的规模收缩只是淘汰过程中的短时阵痛。
无独有偶,某奔私十年的知名私募也曾向记者表达了相似的观点。在他看来,近年来涌向私募行业的人应该是投资做的好的人,而能把投资做好的一般都是非常有主见的人,认为自己的业绩够好就能做好私募,但这种想法并不全面。“事实上,做投资和做私募投资管理机构区别太大,可以说根本是两回事。做投资只需要面对自己和客观的市场,而做私募管理人则需要综合市场销售、客户沟通、公司管理等各个方面,会大大分散做投资的精力。而且,投资机构的重要基础是规避风险,是冲着盈利考虑风险,两者在投资策略上会有很大的矛盾。”他认为不仅那些不成熟的私募会被淘汰,不少投资能力好的人也未必能够适应私募的行业特征而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