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弘阳地产将呈现真正的爆发之势。
签约销售额大增188.4%
负债弹性空间大
弘阳地产年中报披露,截至2018年6月30日,合同销售金额达212亿元,较去年同期73.5亿元增加188.4%,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为155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247.2%。这两项数据在已披露中报的A股和H股上市房企中,增速也是极为突出的。
与签约销售业绩同步劲增的,是弘阳战略性资产储备的增长。报告期内,弘阳地产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为 1199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的约714万平方米增加 68.1% ,为其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源支持。这其中,弘阳地产权益建筑面积约为722万平米。
此外,其净负债率目前为80.8%,处于行业相对稳健的平均水平。可见,未来弘阳有较大的负债弹性空间,可有效支撑全国化快速发展布局。
与此同时,弘阳继续保持了行业较高的利润水平,赢利能力强劲。截至2018年6月30日,其毛利率为 30.2 %。尽管受上半年结转量相对于整体销售规模偏小、且结转过程中存在个别毛利率偏低的老项目,以及此前的土地红利已不复存在、近年土地获取成本增高的影响,这一数据相比其去年在IPO招股书中披露的指标有所下降,但与行业同类企业横比,该项指标仍为较好水平,属于理性回归。
厚积薄发 弘阳赢在后势
不仅其披露的上半年销售关键数据及重要资源储备数据值得关注,本次发布的年中报也显露弘阳地产未来两年增长空间巨大。
按照房地产开发从签约销售到结转收入通常滞后一至两年的规律,2018上半年,弘阳合同销售金额达212亿元,将为其2019、2020年结转后营业收入、股东利润等预留显著的增长基础。可以预见,2-3年后,弘阳的营收业绩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实际上,本次中报披露的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8.6亿元,毛利收入为11.7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6.29亿元,三个关键指标并未出现大幅增长,正是对此前一两年签约、交付等运营情况的滞后反映,今年巨幅增长的签约销售业绩主体上也未进入结转阶段。
而另一方面,弘阳地产资源储备的类型构成也同样值得关注。年中报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已竣工物业129,582平方米,开发中物业7,427,058平方米,未来开发物业3,987,962平方米,投资物业446,916平方米。其开发中、未开发物业占比高达95%,后继潜力巨大。
可以预见,在业务布局、签约销售、未来可售货值等关键指标的增长、以及加速周转策略效果显现等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弘阳有望在未来两年迎来真正的丰收之日。
港股新生的全国化、规模化发展
今年7月12日,创立并深耕于南京22年的弘阳地产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开启了其布局全国、资本化发展的扩张之路。
上半年,弘阳地产积极拓展新城市,首次进入杭州、绍兴、成都、重庆、徐州等城市,并于2018年8月将版图拓展至广东佛山、河南开封。
目前,弘阳地产全国布局中,已形成了清晰的“1+3+X”的布局策略,即坚持深耕包括大本营南京市场在内的长三角城市群,优先布局西南、华南、华中区域,并择机进入有良好潜力的其他机会型城市。截至二零一八年六月三十日,集团共计拥有在建设中的50个项目,其中,共计29个未来开发物业,由区域性房企向全国性房企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弘阳地产也从发力拓展中收获丰硕果实。上半年签约销售来源显示,南京市场之外的多个重要业绩增长极,已茁壮养成。从数据构成看,上半年除了南京市场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外,南通、合肥、苏州、常州、无锡等近年新进入城市贡献了约64%的份额,尤其南通、苏州、合肥三地,单城市签约销售金额均达到三十多亿元,已成为弘阳地产业绩提升的新增长极。
值得一提的是,被弘阳地产看重的商业物业、酒店等业态,也取得不错的成果。报告期内,商业物业、酒店收入分别为1.52亿元、0.1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8.8%、13.6%,增加主要原因为江北弘阳广场、南京酒店及无锡酒店表现有所改善提升贡献,这也有望成为后期集团业务两个更大的增长点。尤其商业业态方面,报告期内相继完成合肥弘阳广场、衡阳弘阳广场项目签约,截至目前,弘阳地产已拥有坐落于南京、常州、合肥、衡阳的四座弘阳广场。
“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应排在勇于担当之后。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勇往直前。”弘阳集团22周年庆生仪式上,董事长曾焕沙的一席话言犹在耳。弘阳用上市后首次亮眼的年中报,践行着这份勇气与决心。22岁的弘阳正大步向前,迈向更好的明天。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