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外汇牌价

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

时间:2018-08-10

央行认为,目前境内微观经济主体尚未完全树立财务中性理念,外汇市场容易出现“追涨杀跌”的顺周期行为和“羊群效应”,加剧市场波动。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必要时也须进行逆周期调节。

本文截取自中国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原文标题《专栏3 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变化》

2017 年以来,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总体平衡,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力量推动下有升有贬、弹性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基本稳定。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2017 年全年升值 6.2%,2018 年一季度进一步升值 3.9%,二季度贬值 5.0%,2018 年上半年贬值 1.2%。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有效汇率的 CFETS 指数 2017年全年升值 0.02%,2018 年一季度升值 2.0%,二季度贬值 1.1%,2018 年上半年升值 0.9%。有弹性的汇率机制发挥了浮动汇率“自动稳定器”的功能,目前市场预期平稳、分化,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总体平衡。事实上,在美元走强的大背景下,2018 年以来非美元货币对美元多有所贬值。上半年澳元、韩元、俄罗斯卢布、印度卢比、巴西雷亚尔、南非兰特对美元分别贬值 5.2%、3.9%、8.2%、6.7%、14.7%和 9.8%。

人民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中央银行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汇率弹性逐步增强。无论是 2017 年至 2018 年一季度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还是二季度以来的人民币汇率贬值,都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央行已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干预,这从官方外汇储备和央行外汇占款变化上也能反映出来。我国一向坚持市场化的汇率改革方向,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搞竞争性贬值,不会将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争端等外部扰动。

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必要时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对外汇供求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目前境内微观经济主体尚未完全树立财务中性理念,外汇市场容易出现“追涨杀跌”的顺周期行为和“羊群效应”,加剧市场波动。针对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必要时也须进行逆周期调节。2018 年二季度以来的部分时点,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为稳定市场预期,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6 月 19 日,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就金融市场波动问题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7 月 3 日,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外汇局潘功胜局长先后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看法。8 月 6 日,人民银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 0 调整为 20%。这些措施出台及时,政策含义明确,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

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支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增长韧性增强,国际收支大体平衡,这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继续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价格杠杆调节市场供求、促进外汇市场自我平衡的功能。同时,针对外汇市场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人民银行也将继续运用已有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在必要时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调节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 上一篇:制裁阴影下的伊朗经济:里亚尔三月贬值近半 未来更多使用人民币
  • 下一篇: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收盘大跌291点创8月3日以来新低,因美指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