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解读中国经济增速破8:处于探底回升过程中

时间:2017-05-09

二季度GDP增速回落至7.6%,一些人对经济形势的担忧明显加重。中国经济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目前经济虽处于下滑状态,但风险是可控的

如何看待经济增速“破8”

核心阅读

-目前的下滑一定程度上与调控相关,经济增长可以因为调控而下行,必然也能因为调控而上行。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充足,短期风险不会影响到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比如城市化,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刚过50%,按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至少还可以持续20年。

经济处于探底回升的过程中

-这里说的底,未必是某一个时点,而可能持续一段时间

记者:您在一季度时曾分析,今年经济增速应该在二季度“见底”,现在依然这么看吗?下行的态势是否就此止步?

潘建成:现在我依然坚持这一判断。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出现迅速反转的情形不同,这里说的底,未必是某一个时点,而可能持续一段时间;探底回升也并非直下直上,而可能是在明确回升前有一段波动筑底的过程。这是因为当前经济运行的环境较金融危机冲击期间更为复杂,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目标之间求得平衡的难度很大,各项政策的掣肘很多。好比病急时下猛药可以很快使病人脱离危险,缓解病情,但病根并未消除,甚至有可能使病情更加复杂。面对复杂病情,很难有一招制胜的灵丹妙药,病人在康复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复是正常的。

这里说的反复是康复中的反复,也就是经济目前可能在底部波动,但大的趋势是向好的,是处于探底回升的过程中。最近发布的二季度企业景气调查和经济学家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家和经济学家也认同目前经济处于底部区域:二季度企业景气指数虽然仍在下滑,但只是从一季度的127.3下滑到126.9,幅度很小,而反映企业家对未来预期的预期景气指数则为129.4,比反映企业家对当前形势判断的即期企业景气指数高6.2点,体现了企业家谨慎乐观的预期;二季度经济学家对当前形势的满意程度有所降低,但反映其对未来经济预期的预期景气指数却从一季度的4.53大幅提升至5.95,表明经济学家对未来的乐观预期。

内外因素造成增速下滑

-增速下滑一定程度上是经济转型需要付出的代价

记者:两会时,政府提出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但“破8”毕竟与这些年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对比,而且GDP增幅已连续九个季度回落,这是为什么?

潘建成:政府提出7.5%的增长目标,既体现了政策制定者的预见性,更重要的是传递经济转型的信号,引导大家将努力目标从速度转移到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现在看来,不少人的心理准备依然不够。上半年数据公布后,当真的“破8”出现时,很多人对经济形势的担忧明显加重。那么,如何看待当前的增长速度呢?

我们先来看这一轮经济下滑的过程。您刚才提到经济连续九个季度下滑,简单看数据似乎如此,但事实上前面三个季度即2010年二至四季度的下滑严格地说不能当成经济收缩。因为经济增长率是相对数,2010年二至四季度经济增长高位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09年二至四季度增长迅速加快,以致2010年增长基数急剧抬高造成的。真正意义上的下滑应该从2011年一季度开始,至今一年半时间。其原因一方面是外部因素,主要是欧债危机开始蔓延并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是内部因素,主要是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房地产调控力度明显加大,是主动调控的结果。

事实上,上述宏观调控确实与管理通胀预期、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有关,同时也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经济转型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因为调控造成经济增长的下滑,一定程度上是经济转型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当前经济增速不必过度担心

-应该更多关注就业、收入等提高人们福祉的目标

记者:的确,从国内外发展环境看,经济下行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很多人难免心中没底。

潘建成:对于经济形势,我认为关键看两个指标,一个是就业,一个是城乡居民的收入。从就业形势看,当前经济增长虽然持续下滑,但与金融危机冲击影响下社会就业压力陡增不同,目前就业形势基本平稳,二季度企业景气调查显示未来企业用工计划仍保持温和增长,这方面压力不大。从另一个角度看,近年来不少地区出现招工难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经济增长可能超出了潜在增长率,因此经济增长的适度回落是在向潜在增长率回归,可以有效缓解招工难现象。

  • 上一篇:外贸发展“十二五”规划六点发力
  • 下一篇:上半年财政收入63795亿,三大原因造成财税增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