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从增量和存量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时间:2012-07-23

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仅是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我国长期以来的利率管制政策,导致金融机构丧失自主定价权,严重束缚了金融业的充分竞争,不利于市场发挥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因此,要促进金融业有效竞争,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刻不容缓。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有针对性的控制系统性风险,因此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就显得极其重要。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目前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

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必将对目前受到保护的银行利差收入带来压力,并考验着商业银行的抵御风险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同时也给小银行带来更大的经营压力。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有效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第一,利率市场化改革会使银行以占领市场为由进行利率竞争,导致经营风险加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保护储户利益,提高存款人对银行的信任和投资信心;

第二,利率市场化会改变银行借款客户的结构,导致潜在的信用风险增加,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能够防止个别金融机构倒闭的传染效应,抑制银行挤兑引发的银行业危机;

第三,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利率波动增加了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而存款保险制度实行的差别费率能使保费与银行的风险程度挂钩,这种强制性的规定将倒逼银行提高经营效率和公司治理机制,从而增强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

第四,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能够完善银行的市场推出机制,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公平的竞争机制;

第五,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能为金融业构建安全的防火墙,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及扩散,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一个稳定的金融环境。

因此,存款保险制度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一项辅助措施,应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铺开之前构建完整,该项措施主要是保证金融体系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稳定性。

对于我国而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要从增量和存量两个层面来进行。所谓增量层面,就是有效的增加金融供给和服务,扩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增量层面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加当前金融体系的市场层次性和微观主体,提供多元化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打破目前金融体系中“银行独大”的局面,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一个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增量层面的推进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基础;而存量层面,就是对目前金融体系中不合理的状况进行修正和完善。

首先,完善当前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定价和抗风险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市场微观主体,从而适应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机制;

其次,推动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积极培养商业银行多元化的盈利增长点,通过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来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对目前阻碍资金跨市场流动的法律规定进行修正,促进资金的跨市场流动。存量层面改革的目的就是使金融机构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并使之具有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以更好的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

存量层面的推进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总之,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仅是为了保证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金融体系的稳健性,而增量和存量层面的推进,才是成功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所在。

来源: 中国经济网


  • 上一篇:财政部:按家庭征个税成本太高不可行
  • 下一篇:养老金“空账”惊人 制度设计之初或已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