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央行再度加息 应对通胀压力

时间:2017-05-12

继春节长假最后一天宣布加息后,央行又在清明假期最末一天发布加息的消息。昨天傍晚,央行宣布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的第二次加息,也是2010年以来的第四次。

此次调整后,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提高到3.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也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06%提高到6.3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此次也都相应调整。此次加息后,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的贷款基准利率为5.85%;六个月至一年(含一年)的利率为6.31%;一至三年(含三年)、三至五年(含五年)和五年以上三个档次的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为6.4%、6.65%和6.8%。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4%以上的CPI水平,此次加息后的“负利率”局面依然存在。

加息·提醒

市民办理转存要先算账

虽然按新利率计算利息肯定优厚,但不意味着以前存进银行的老存单现在办理转存就一定合算。到底存入多长时间的定存办转存合适呢?计算公式是:360天×存期年×(新定期年息-老定期年息÷(新定期年息-活期年息=合适的转存时限。存期超过这一时限的存单转存反而吃亏。

根据这一公式可算出,三个月存期的存款已存期限在9天内、半年期存款在17天内、一年期存款在32天内、二年期存款在49天内、三年期存款在63天以内、五年期存款在94天之内的,提前支取并转存同期限定期存款是合算的。超过上述期限,就不必办转存了。

上次加息是2月9日开始,离现在不到60天,所以上次加息后存入的三年期和五年期定期存款最近两天去转存都合算。

加息·影响

住房贷款“月供”增幅超过1.5%

对于广大贷款购房者来讲,加息就意味着月供负担的增加。以100万元20年的商业房贷为例,以基准利率计算,此次加息前月供为7514.7208元,加息后为7633.3953元,增加118.67元,增加的幅度为1.58%。如果考虑贷款利率折扣的因素,增加幅度会稍小。

以1.1倍基准利率办理二套房贷的贷款者,100万元20年的二套房贷,加息前贷款利率为7.26%,加息后上调为7.48%,加息前月供为7909.82元,加息后则涨为8043.7071元,增加了133.89元,涨幅为1.69%。

住房公积金贷款更显利率优势

此次加息,央行还公布了新的公积金贷款利率。五年以下(含五年)的利率从以前的 4%调整为4.2%,五年以上的4.5%上调为4.70%。

以20年80万元公积金贷款为例,加息前的月供为5061.2元, 加息后则涨为5147.97元,多支出86.77元,增加幅度为1.7%。

由于商业贷款首套房利率优惠已基本取消,此次利率调整后,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之间的利差进一步扩大,优势更加突出。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目前为6.8%,公积金为4.7%,利息差高达2.1%。(本报记者 程婕)

加息·分析

意在应对通货膨胀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在这样一个时点做出加息决定,是意在应对当前可能再度创出新高的物价压力。

“央行宣布加息符合市场预期,是央行对可能反弹的通胀压力所做出的提前应对。”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稳定物价是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而市场预期3月份物价指数可能会再度创出新高。

由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正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拉动、流动性总体宽松的货币推动以及人口拐点临近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今年上半年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较大。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当前国内流动性远超过2007年至2008年,流动性充裕局面短期内不会改变,这是当局持续加息、上调准备金率的原因。

经济学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这样评价加息与流动性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加息好比给货币老虎多喂块肉,让它乖乖趴在笼子里别出来乱晃悠。在逻辑上讲,只要加息足够,再凶的货币老虎也会趴下。

居民财富缩水现象将缓解

去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四次加息,分析人士认为,以此次加息前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当前物价指数4.9%为计,较直观的计算,目前储户实际利率水平在负的2%左右,这意味着储户一万元的定期存款存满一年损失200元。加息之后,无疑将缓解负利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财富缩水压力。

“但必须看到,持续加息会加大企业的还款压力,在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上涨的同时,如果融资成本也有所抬升,将不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有分析人士认为,持续加息或将增加海外热钱的流入压力。针对此种担忧,刘煜辉认为,热钱流入中国的目的主要是基于对资产价格上涨的考虑,其意并不在中美息差收入,加息和热钱流入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

加息·预测

未来加息步伐没有放缓迹象

对于今后央行是否还会进一步加息,经济学家指出,当前全球通胀苗头正在逐渐显现,从近期美联储、欧洲央行、英格兰央行的高层官员发言可察,全球或将整体进入到加息通道,目前仍没有迹象表明我国将终止加息步伐。

“从国内、国外经济环境看,都看不出央行暂缓加息步伐的迹象。过去10年来,扣除物价因素后,我国实际利率为1.33%,而目前实际利率仍是负数,从这一点看不排除央行还有后续动作。”刘煜辉说。

瑞穗证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指出,自去年下半年我国通胀压力持续显现以来,央行采取了“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是今年的首要任务,考虑到当前依然强劲的经济增长,预计偏紧的货币政策会持续到通胀可控为止。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宇 王培伟

  • 上一篇: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已进入新一轮通胀周期
  • 下一篇:发改委再施压 暴露“市场煤”管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