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孙忠焕委员:农业急需“保险带”

时间:2012-03-13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孙忠焕认为,农业发展必须系上农业保险这根“保险带”,才会平稳前行。

“农民盼望农业保险为其撑起"保护伞",但苦于投保无门。而长期以来,我国保险界谈"农"色变,农业保险的风险让他们望而却步。”孙忠焕委员说,从当前全国整体保险业务领域来看,农业领域投保率较低。传统的农业保险因交易成本较高,目前只覆盖了一部分粮食主产区,而且保险推广的深度也不够。

“印度使用天气指数保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孙忠焕委员说,天气指数保险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它把一个或几个气候条件对农作物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都有对应的农作物产量和损益,保险合同以这种指数为基础,当指数达到一定水平并对农产品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人就可以获得相应标准的赔偿。他介绍,天气指数保险的优势在于,可以对农业保险费率进行科学厘定并且降低查勘定损的成本,另外也有利于控制农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有利于保险产品标准化,易于再保险。而且,指数保险合同的购买人将不再仅限于农业生产者。

孙忠焕委员建议,应在我国建立不可抗拒自然灾害保险体系,该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天灾”互助保险体系和天气指数保险体系。

“"天灾"互助保险体系是针对非城镇居民个体进行的公益性互助保险体系,而天气指数保险体系是对从事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农村个体经营户或者以公司方式运行的客户进行的商业化运作保险体系。”孙忠焕委员说,“天灾”互助保险体系可以由政府牵头,根据当地乡镇的实际情况,落实到政府的财政预算,通过受益人适当缴费建立个人账户,由政府财政出资为主,个人出资为辅。而天气指数保险体系就直接由受益人投保,商业保险公司运作,以增强这部分客户应对天灾的能力。

孙忠焕委员认为,由于极端天气涉及的领域较多,可以说天气保险商机无限,国内保险公司应大力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天气保险。

来源:农博网

  • 上一篇:解决好农业企业融资难
  • 下一篇:农业技术推广,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