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牛奶致癌物超标“道歉”管用吗

时间:2017-05-12

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近期对液体乳产品抽查的结果。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25日,蒙牛连续发布声明“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致以诚挚的歉意”。

在质检总局抽查结果公布后,蒙牛一日之内两次声明致歉,其急于挽回“致癌物超标”事件影响的心情,不难理解。但是,“致歉”是否真能管用、足以打动取信消费者,进而救赎其产品信誉,在笔者看来,结果很难预料。

首先,应该看到,上述两份致歉声明,虽然使用了“郑重、诚挚”等词语,但从其中的具体内容中,实际上看不到多少真正的“郑重、诚挚”之意。一方面,“将认真吸取重大教训”、“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切实把好质量关”等说法,并没有什么切实中肯的实际内容。另一方面,在致歉的同时,蒙牛声明又包含了太多的自我辩护,如“对该批次全部产品进行了封存和销毁”,“目前蒙牛在市场上销售的所有产品均为合格产品”——在没有权威部门验证和全面检验之前,蒙牛如何能这样轻松自证清白?

更为重要的是,24日公布抽查报告,蒙牛25日便声明致歉,看似相当及时、迅速,但从更长时段、更大范围来考察,我们又会发现,这样的“致歉”,即便现在确乎不无“郑重”、“诚挚”的成分,但太难以让人信任了。

2008年曝光的三聚氰胺事件,蒙牛便未能幸免;而此后围绕蒙牛的乳品质量事件一直层出不穷。这种背景下,人们显然要问,如果“致歉”管用,乳品质量问题何以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上演,“前车不远、后车又覆”?

众所周知,近年来,在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打击之下,消费者在这方面可以说已是伤痕累累,早就成了谈食品安全而色变的“惊弓之鸟”。而这其中,“乳品”质量安全又是最为典型的。《小康》杂志此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各种社会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最让人担心——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其中,对国产奶粉投信任票的更是只有两成。数据显示,由于国产乳制品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7成受访者不选择国货”。

面对如此脆弱的消费者心理和国产乳品形势,作为国内乳业巨头的蒙牛,又冒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的质量丑闻——走了三聚氰胺,又来了黄曲霉毒素,这让国产乳品的信誉何堪,更让消费者的信心何堪?

须知,无论是产品信誉,还是消费信心,都是一种必须极其用心去呵护的珍贵品、易碎品,要想毁坏非常容易,而要积累、重建则非常难。如果拿不出“壮士断腕”般的勇气、“刮骨疗毒”般的意志,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是很难真正被挽回、救赎的。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作者:张贵峰

  • 上一篇:如何选购真实的御米油
  • 下一篇:中国饮料业 从“一枝独秀”变“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