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中国乳业的新鲜血液将从何而来?

时间:2017-05-12

2011乳业整顿和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于4月初落幕,数据显示,全国1031家乳制品企业和145家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中有643家企业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通过率不到55%。业内人士称要达到此次重新审核生产许可证标准,起码需要投入300万元以上,其中包括三聚氰胺检测设备添置、检测人员投入等。


可见,本次淘汰的多数为小企业,而这些小企业占了全国乳企总数的近半成,在他们纷纷用退市或转型的方式成全中国乳业安全的同时,我们也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任何一个企业都有一个由小做到大的过程,三元如此,伊利如此,蒙牛亦如此,而依目前现在的情形,乳制品及乳粉准入门槛如此之高,小企业几乎无法存活,没有小企业的起步和成长,下一个乳业巨头将从何而来?中国乳业的“新鲜血液”将从何而来?蒙牛是不是应该庆幸自己早出生了5年?

木已成舟,即使没有小企业的加入,乳业也应该有新鲜血液不停地注入,否则违背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行业的发展势必僵化,笔者以为,以下五个方面将成为接下来乳业发展必可少的推动力量和新鲜血液:

1、人才

商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投资是一项经营人才的业务”,说明商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留住并善用人才,才能在商业竞争中获胜。乳企的发展壮大离不开高素质、有责任心的管理团队,离不开具备行业技能和科学知识的专业人才,他们是乳企成长的必备条件,更是整个乳制品行业不断前行,健康发展的必备基础,他们的更新和升级是乳业发展的首注新鲜血液。

乳业发展人才匮乏。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培养乳业专门人才的学校较少,现在从事乳业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大都是其他行业转行而来,乳品行业不仅急需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机电、机械维修与保养等相关人才也较欠缺。三鹿奶粉事件后,南京工业大学在2009年新设了乳品工程专业,新专业适应了乳品行业急需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与产品开发等方面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国排名前10位的乳品集团中,有8个集团的副总,是华中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培养出来的。乳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紧急而迫切,相信随着乳业的发展和成熟,将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乳业专门人才投身到中国的乳业发展的大潮中,为乳业长青添枝加叶,这是需要也是必须。

2、技术

当然,特别要提出来强调的人才是乳业科技研发类的人员,他们资深的科学知识储备是保证乳制品不断推陈出新的前提。乳品行业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行业,只有科学技术才能赋予乳品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穷的生命力。

据国家科技部王亚武处长介绍,中国乳品资源极其丰富,在世界上仅次于印度与美国,但在乳品生产、加工方面却与西方差距很大,面临的问题也很多,无论从乳品质量安全方面还是加工方面都离不开科技。任何一种乳制品都是经过机械设备加工出来的,先进的设备不仅与优质的乳制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还能带来节能、降低劳动强度等一系列的效益。因此,机械设备的科技进步会推动了乳品工业的更快发展。

换证后,留存下来的乳企将开始新一轮的更新改造、兴建扩建乳品厂房的热潮。蒙牛乳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投资15—17亿元用于产能扩张,包括新增3—4个新厂房,产量目标将在去年65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50—70万吨;伊利则计划今年在奶源建设和牧场建设方面投资超过14亿元。面对复杂的工艺和技术,面对国人乳品安全的严重不信任,各乳企必定加大科研力度,以科技促效益,以科技保安全,以科技争市场,乳业科技力量亟待跟进。

近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国利用转基因技术研制成功‘人乳化’牛奶”的信息,称该种奶乳清蛋白、乳铁蛋白、溶菌酶等在转基因牛奶中的表达量均为国际最高水平,其安全性已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确认,有望在两年内实现“人乳化”牛奶等产品上市销售。不仅是企业自身,行业本身也需要先进的技术和发明使得发展的过程活力四射,魅力无限。

3、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竞争者的减少并不能丝毫减弱竞争的激烈程度,相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今后的乳业发展来说,不管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包装创新还是营销创新都是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

目前,国内的乳业巨头无不是创新的持续演绎者。据了解,光明乳业与新西兰国家农业研究院合作研发的全新配方高端奶粉将于2011年下半年上市,目标是打造国际一线品牌。前不久伊利巧乐兹隆重推出以脆筒、杯类产品为核心的多款中高端新品,同时对以经典巧恋果为代表的多款经典产品进行品质升级,与此同时携手湖南卫视,联手打造《舞动奇迹》栏目,深耕冷饮中高端市场。作为有着17年辉煌的乳业巨头,具有着上十亿价值的品牌却还依然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创新,从新品到升级再到营销的“跨界”创新无不时时鞭策着在此轮洗牌中拿到“免死”牌的各乳企:没有绝对的铁饭碗,没有真正的免死金牌,只有创新,不断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跟上时代,不被消费者遗忘甚至“out”掉。

在未来激烈的来乳业市场竞争中,要想持续胜出,“创新”仍是关键所在。

4、外企及并购

国外大品牌的进入对于国产乳业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它将给国内乳业带来新鲜血液和新的经营理念,促进国内乳业自身造血功能。内地大企业集团如果能与本土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将提升整个乳业的发展水平,助推乳业的崛起。

据了解,目前我国进口乳制品主要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美国等地,世界排名前20的乳业品牌已经全部进入我国市场,并先后在中国建厂。自1993年美赞臣在广州建厂开始,惠氏、雅培、雀巢、多美滋等国外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到2007年,80%左右的高端奶粉市场都掌握在雅培、雀巢、惠氏、多美滋等洋品牌手中。随之,澳大利亚乳业也悄然进入。2011年糖酒会上,天然乳品(新西兰)控股有限公司首次亮相面向中国推出的高端原装液态奶,高调挺进中国市场……

糖酒快讯市场研究中心认为,随着中国乳业市场对洋奶粉的依赖程度加大,洋奶粉企业会逐步巩固和扩大在中国乳品市场的定价能力以及控制能力,国产奶粉企业则面临更进一步的压力。同时,随着国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的逐渐增大,业内专家认为,2011年我国有望上升为全球高端婴幼儿奶粉的第一大市场。市场大,竞争压力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生存的本能会让每一个乳企正视外企的进入,正视竞争对手并购的强大。

5、生产和经营模式

随着国内乳业生产集中度的提高,势必提高对企业内部生产效率、食品安全和经销营销的要求,国内乳业可引进先进经营人才,学习国外大型乳企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做好产销结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

有专家表示,乳制品行业已进入奶源、产品、渠道全产业链竞争的时期,未来乳制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在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展开。

对于大型乳企来说,已经存在了一定的大型企业产销实操经验,可互相借鉴并加以改进。蒙牛乳业2010年年报显示,蒙牛去年在奶源建设方面投入超过7亿元,牧场奶源和养殖小区规模化奶源比例提至70%以上;生产方面已建成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实现生产废水处理后的循环利用;包装方面,将逐步使用FSC森林认证的产品包装……这条绿色产业链能不能最终相得益彰,需要实践来慢慢证明。

对于在国内和国际巨头的挤压下,2010年业绩疲软态势明显(澳优乳业全年净利1.1亿元,较2009年的1.82亿元大幅下降了39.5%。飞鹤国际第二季度出现2070万美元亏损缺口,全年仍面临亏损。圣元国际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亏损分别为2116万美元和2047.9万美元。)的二三线乳企,中投顾问周思然建议,要生存首先就应该走差异化路线,针对区域特点,利用自身的区域渠道优势,采取独特的营销策略做好局部区域市场,集中突破,争取达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良好效果;同时,借助资本、合作等各种方式筹集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生产能力,推动产品结构升级。

6、第三方监督及检测机构

有专家指出,食品安全体系的建设不应只是政府部门一方监管,而应发动协会、企业、消费者等民间力量,综合起来对整个产业有效监管。

在外国行业协会是自下而上成立的,是行业的代言人,可以直接跟政府对话,因此自律性是很高的。而从中国的实际看,中国奶业的内部监管和行业自律,是远远不够,严厉处罚、黑名单公布、脱薪监管、做好公平、从业人员监督,这些手段相对还有效些。但是重典并不是乳品安全的终结,只堵不疏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怎样使协会、企业、消费者等民间力量紧密综合起来,怎样使第三方真真正正成为强势、独立的第三方,真真正正行使好自律和监管,政府需要做的实际有效的工作还很多,绝不仅仅是组织企业在诚信宣言上签个字那么简单。

2011年经过重新清洗的中国乳业发展总是让人充满期待,清新干净的新面貌背后是千百企业,何止千百人告别的故事。希望有一天,当我们回首这一段,不会觉得对这些不得已告别的代价而有所辜负。对于乳业来说,告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出发之后更要每天保持清新干净的新面貌,流动着新鲜不竭的血液,因常新而长青!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 作者:邱月

  • 上一篇:部分“洋奶粉”悄悄涨价近两成
  • 下一篇:转基因作物全球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