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自律和他律都不能少确保食品安全

时间:2017-05-12

因“瘦肉精”事件下架20多天后,双汇熟肉制品4月6日在各卖场重新上架。为证明重新上架的产品安全放心,双汇集团重庆区域经理在卖场大吃火腿肠,但此举却只引来市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冷讽。有市民说“问题出了才来这一招,明显是做样子给我们看。”据4月7日《重庆晚报》


食品安全事关每一位消费者的健康,所以,食品生产者必须有良心。如果自己先把良心丢了,事后再做多少工作,恐怕都是难以补救的。这是双汇“瘦肉精”事件带来的教训。

几年前,三鹿奶粉因三聚氰胺毁于一旦,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国产乳品的不信任和国内乳品生产、销售的长期低迷。伤口还在滴血,记忆依旧清晰,悲剧却再次上演。双汇会不会沦为第二个三鹿?会不会成为推倒乳品、饮品、肉制品以及其他食品的国产品牌的多米诺骨牌?这是双汇集团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国内企业和全国民众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痛定思痛,我们应当反思并找出让企业不再像三鹿和双汇那样倒下的办法——

双汇倒在没有自律上。双汇曾将“诚信立企、德行天下”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曾以“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作为广告语,向社会宣扬自己奉行的商业伦理、坚持的诚实信用,以及对消费者的认真负责。如果真能用这些箴言有效地自律,即使前有养殖户添加瘦肉精,后有检疫部门监管虚设,瘦肉精也一定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

但是,双汇显然没有依据商业道德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而是将道德变成好看的标语、动人的口号和遮羞的招牌,贴在墙上,挂在嘴上,舞动在手中。结果,“十八道检验”道道落空,“十八个放心”个个让人怀疑,并不难检验出来的瘦肉精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其产品中。含有瘦肉精的双汇产品昭示着企业的无良,商人的少德。人们常说,法律是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道德就是社会的第一道防线。自律,能够使企业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线。若能坚守住,便不会突破法律。

双汇也倒在“他律”的失效上——肉制品加工行业自律对具体企业“他律”的失效。双汇瘦肉精事件曝光后,雨润、金锣等肉制品行业翘楚开始人人自危,加大力度各自彻查食品安全。无论结果如何,事件对整个肉制品加工业的影响已经形成,一次覆盖所有厂家的信用危机难以避免并将长期持续。行业是利益的共同体,也应是管理的共同体。行业的规则和管理,是对具体企业的有效“他律”。如果当初乳制品、肉制品行业协会内部严格管理,对三鹿、双汇等重点企业严加管控,出台并执行严格的行业标准,发现问题并及时敦促整顿。那么,三鹿将不会因三聚氰胺毁灭,双汇也不会因瘦肉精而遭受重创,今天危及整个行业的危机便可避免。这两家企业,给不喜欢来自行业协会“他律”的企业敲响了警钟。

双汇,还倒在检疫、工商等监管部门的监管失效上。瘦肉精不是新东西,国家有关部门早已三令五申明文禁止,并且设置了专门的监管机关,规定了严密的监督环节,检查技术也并不复杂,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轻松地让瘦肉精无以遁形。但是,双汇事件中有关地方的检疫、工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致使从养殖、到贩运、再到屠宰等一系列监管环节形同虚设。这些用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在市场上大面积泛滥,最终流入了双汇这样以质量把关严格标榜的知名肉制品企业相比企业的自律和行业的管理而言,公权力以法为名进行的监管是更有效的“硬约束”。硬约束监管缺位、制度流于形式,是最最严重的问题。

瘦肉精事件曝光后,双汇负责人纷纷被免职,涉案公职人员被开除公职、停职检查,旨在实现民事赔偿、行政处罚以及刑事制裁的司法程序亦已启动。但这还远远不够。为了牛奶中不再有三聚氰胺、肉制品中不再有瘦肉精,唯有亡羊补牢,用有效的自律和严格的他律,才能建立起事关国民生命健康的可靠屏障。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石晶

  • 上一篇:白酒营销:渠道管理之“窜货控制”
  • 下一篇:食用油限价令期限将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