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我国食品标准被指内外有别,部分标准数十年不变

时间:2011-04-21

出口食品合格率超99.8%,内销食品合格率在90%左右;食品安全事件频出暴露食品标准滞后等问题

我国食品标准被指“内外有别”

出口食品合格率超99.8%,内销食品合格率在90%左右;食品安全事件频出暴露食品标准滞后等问题

一边是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另一边是有关部门回应未超国家标准,新近发生的“雀巢婴幼儿米粉事件”,再次引发消费者对食品的海内外“双重”标准的困惑。类似食品标准“内外有别”的现象并不少见。对此,专家认为,我国食品标准要向国际标准看齐,“在可能的情况下要从严”。

现象

一流产品出口 二流产品内销

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99.8%以上,而内销食品在“多年整顿”的背景下,合格率却只有90%左右。虽然只有九个百分点的差距,但却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

专家指出,一方面,我国的食品需要“摸高”才能进入国外市场,导致“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

另一方面,在宽泛标准产生的“洼地”效应下,一些在国外被认定为“不合格”的洋食品,能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市场。有些产品在国外被查出安全问题后,面对中国公众的质疑,却因中国的低标准而常“傲慢无礼”。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说,对于某些国家而言,食品安全的标准犹如“技术壁垒”,是保护自己国家产业的“利器”。“欧盟几乎是国际上公认对食品安全要求最严格的地区,我国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很难进入欧盟、美国等标准严格的市场。”

专家提出,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仍然固守落后的标准,无异于“刻舟求剑”。与造假技术的花样不断翻新相比,某些领域的标准滞后,也造成监管乏力,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 上一篇:五部委:三聚氰胺限量扩至所有食品禁人为添加
  • 下一篇:存款准备金率今起再上调,货币政策释放从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