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煤价下行何以解“忧”

时间:2017-05-13

今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煤炭需求增速回落。市场价格出现波动,特别是5月份以来,国内煤价出现“断崖”式下跌。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煤炭行业已结束十年“黄金期”,步入“寒冬”。

断言“中国经济直线下滑”为时尚早,然而面对煤炭价格一路下跌的严峻现状,煤炭行业该不该及早准备,未雨绸缪?想必大多数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两个增长”势成“两难”

这一轮的煤炭市场转冷与2008年相比有一致之处,都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难言景气。但又有所不同,那就是2008年确实是缺煤,这次却是供大于求。

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35.2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增量为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初以来,国内煤炭产量继续保持增长,1月至6月累计完成产量19.1亿吨,同比增加1.05亿吨,增长5.82%。

一方面是煤价快速下滑,另一方面是煤炭生产“高歌猛进”,是政策使然还是煤炭企业昏了头?

据了解,国家目前宏观经济的主基调是“稳妥地保增长”,而全国一些产煤地区似乎忽略了“稳妥”二字,一味在“保增长”上着力,在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释放产能为产量。

产量增长与价格增长历来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属负相关关系。在市场基本平衡的情况下,扩大煤炭生产必然带来价格下跌,反之要保价就必须限量。

当前,寄希望于国家政策调整的全部意义仅仅是避免下滑的速度过快,产量与价格的平衡点仍需煤炭产地和煤炭企业自己把握。

如何应对市场出现的变化?专家给出的答案就两个字:限产。

合理控制产能,科学组织生产,实行定量生产,稳定煤炭价格,既是当前明智之举,也是长远之策。

2008年,山西等地由于采取了煤矿兼并重组整合等限产措施,煤价短暂回落后很快就上涨了,而且煤炭企业利润率很高。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行强度和总量双控 制”。

下行压力难挽“跌跌不休”

2012年,我国煤炭产量预期目标36.5亿吨,但如果现在煤炭企业超能力生产的惯性刹不住车,突破这个“天花板”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当前国家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下一阶段,煤炭市场仍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目前价格虽出现震荡调整,跌幅收窄,但由于需求下滑,社会库存较高,传统的“迎峰度夏”消费旺季对煤炭市场的拉动力度减弱。加上煤炭净进口进一步增长等因素影响,市场煤价格预计还有进一步下调可能,甚至具有下跌的“加速度”。

易跌难升是资源性经济的典型特征,煤炭企业普遍存在市场煤价跌破合同价的忧虑,希望在合同价附近寻找到支撑。当前,动力煤价格已出现企稳的迹象。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煤种在特殊时段出现供应偏紧与过剩并存的情况,价格出现一定反弹。但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不可能翻转,价格进入下行通道是不争的事实。

山西省有关方面呼吁在“寒潮”来袭时,全省煤炭企业要实行同煤种、同区域、同流向、同价格机制。产煤大省、大企业间要沟通配合,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同比增加1.05亿吨,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自治区)就增长1.4亿吨。

也有人士指出,煤炭价格的适度下调是理性的回归。当前正是国家治疗价格“双规制”和税制等长期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痼疾的极佳机会,也是倒逼煤炭企业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机遇。

来源:中国煤炭报 作者:李仑 牛祥  

  • 上一篇:风电迎考 前景可期
  • 下一篇:推广分布式发电破解光伏应用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