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打破电力涨价怪圈

时间:2017-05-13

2004年以来,我国经历12次电价上调,仅今年就三次上调电价,这次火电上调2.6分,为今年以来上调最大的一次,但即使是这样,电企亏损一直不绝于耳,人们禁不住会问,电价简单上调是否就能解决电企亏损问题?

记者就此问题分别采访了相关各方,均表示仅调电价无益于从根本上解决电企长期亏损的局面,在市场煤、计划电的格局下,电企亏损在所难免,要改变这些情况,煤电联产和资源地发电输往用电地区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式。

但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王志轩介绍,此前因经济危机等因素,我国煤价上涨后电价调整幅度较小,造成电企亏损严重,要改变电企亏损的现象,必须将制定科学的电价形成机制,除直接成本,电价还将包括资源保护成本和环境保护成本。

改变供输格局

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在晋、陕、蒙三个地区,去年三地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57%,今年上半年三地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近59.4%。过去中部和东部一些省区像安徽、河南等煤炭输出省现在都变为煤炭输入省,原来西南偏于水电,但云南、四川和贵州今年来水不足,火电建设上不去,缺电严重。西部煤炭产量比重过高,运输压力加大,为全国煤炭长期稳定供应带来新的挑战。

而对这样的情况,内蒙古一位长期关注经济发展的官方人士认为,我国为缓解电荒,应当在能源产地建设发电基地,然后通过高压将电力外输,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煤炭成本。

山东淄博一煤企负责煤炭运输的管理者告诉记者,“从陕西将煤运到天津港,每吨成本300元以上,而用汽车将煤运到山东淄博,每吨成本是800元,原煤不过200元,运输成本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

据记者了解,蒙网上网电价是0.28元,调价后也不过0.3元左右,到达终端工业用户后收费0.48元,同时内蒙古的煤炭开采成本只有每吨70元左右,如果在当地发电,尤其是煤电联产,电煤成本占的比例则会非常低,对于降低全国电价,缓解电荒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目前仍未见到国家对电力分配有清晰规划,资源地发展电厂供应南方省份的计划尚未见有计划。

缺煤省份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在本地大量建电厂,当地没有煤炭就从内蒙古和山西等地运煤,导致内蒙古大量的煤炭外运,用石油这种高级能源运煤炭这种低级能源,实际上也是无法根本改变煤电紧张的情况。

目前,内蒙古和贵州、新疆等地也制定了限制煤炭出省的政策,新疆要办煤炭出省证,内蒙古要求企业所产的煤至少50%在本地转化,贵州煤炭出省则要求上交200元的煤炭调节基金。

最近国家发改委要改变这种情况,变成出省调节基金,即各省煤炭出省,最高不超过23元,改变目前这种煤炭不能出省的情况,鼓励煤炭跨省调剂。

  • 上一篇:新能源产业将步入“钒电池时代”
  • 下一篇:火电进入重拾定价权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