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智能交通将助力高效物流

时间:2012-08-21

“未来中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将更注重为公众出行和现代物流服务。”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洪晓枫日前表示,《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2012-2020年)》(以下简称 《战略》)已经完成并提交至部长办公会,将于本月正式出台。这将是国内第一部通过政府文件形式发布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也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智能交通时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战略》把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作为总体目标,提出未来智能交通在关注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安全和绿色;提出要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技术跟踪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集成应用,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促进跨部门、跨行业的互利合作等。

此外,《战略》还提出,智能交通要在公路电子收费、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运行监管、集装箱运输、公交车辆、营运车辆及船舶动态监管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和产业化,到2020年总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

发展遭遇瓶颈

智能交通作为当今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热点和前沿,它依托既有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载工具,通过对现代信息、通信、控制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以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充分满足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多样化需求,是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交通行业发展,以及物流运输需求的提高,智能交通已经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经过十几年的研发和应用,智能交通技术在众多大型事件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等。并且由于这些重大事件的促进作用,也使得智能交通的发展在支撑交通运输管理的同时,更加能够满足公众出行和货物运输的需求。

如今,智能交通已经进入到如火如荼的发展新阶段。作为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据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透露,目前我国ETC已经覆盖除新疆、西藏、吉林、宁夏、广西、海南之外的所有省份。

然而,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信息化管理处处长邹力坦言,尽管智能交通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依然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不高,且规模化应用不足。

对此,王笑京也表示,除了技术上的差距,智能交通产业发展也比较滞后。目前,智能交通应用相对成熟的是在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和车载导航方面,而其他方面则由于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大多数还在试用阶段。“这些都成为制约智能交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王笑京说。

《战略》指明方向

面对我国智能交通应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业界专家普遍认为,《战略》的出台,将为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指明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战略》指出,我国智能交通未来将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首先,动态感知和实时监测的信息获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对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流及环境等状态感知将更加动态和实时,这是支撑智能交通发展的基础。

其次,无处不在和随需而动的信息服务。智能交通提供的信息服务将遍及交通运输领域的各个角落,并能根据出行者需要及时间、费用、舒适、低碳等不同的价值取向,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第三,主动预警和快速响应的安全保障。通过车路协同、船岸通信等方式,实现对危险情况的主动预警和事件的快速响应,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通环境。

第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运输体系。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推动运输通道、枢纽、运输方式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第五,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智能交通作为重要技术手段,将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第六,创新驱动和市场引导的发展模式。未来智能交通将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出行者、服务提供者等各交通运输参与方通过信息网络与价值链连接起来,交通信息将按市场引导、价值驱动的原则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自由流动,并将产生新的应用服务模式,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

为推动智能交通的产业化,《战略》提出,到2020年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形成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要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和协同运行,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为本世纪中叶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并提出从公路电子收费、交通信息服务、交通运行监管、集装箱运输、公交车辆、营运车辆及船舶动态监管等领域着手,实现这些领域智能交通的规模应用和产业化,到2020年产业总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

洪晓枫表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交通运输部将着力推动政策法规环境、投融资渠道、创新体系、示范作用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鼓励企业参与

记者了解到,此番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将改变过去以政府推动为主的模式,将开放更多政府信息资源,采取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其中。

洪晓枫就明确表示,未来,政府将开放一部分地理信息资源与企业开展合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内容加工和增值服务,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增强多层次服务供给能力;同时,要加快研究建立技术、应用和资本共同引领的智能交通产业发展模式。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信息化处高翔也表示:“近两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行业应用的快速膨胀,我们深刻的意识到,仅仅依靠政府和一些科研单位的力量,不能更好地推动和支撑智能交通的发展,而需要更多的依靠企业去推动。”他坦言,推动智能交通发展,离开企业将“寸步难行”。

据高翔透露,交通运输部下一步将着力推动交通信息资源的有序开放,以及相关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设;同时将开放交通运输平台以推动合作运营,还将提供双向互动、良好运营体验的服务,以及推动产业化发展基地、产业联盟的建设等。

具体来说,就是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交通科技项目以及国家智能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等,交通运输部将为项目提供成果推广计划和资金支持。此外,还将搭建更多的交流合作平台,成立交通信息化的产业创新联盟,包括在推动研发合作、技术标准合作、产业链合作和市场的合作,真正让企业参与到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当中。

“我们有很多工程已经等米下锅了。希望有技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能积极投身到智能交通建设中来。”高翔笑称。

开放信息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如此明确的信号,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智能交通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相信这将充分引暴产业企业投入到智能交通领域的激情。而这,也将直接促进智能交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我国智能交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来源:现代物流报

  • 上一篇:广东太阳神北京、郑州物流配送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 下一篇:货运站吞吐量锐减 行业洗牌加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