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石运泉:蒙山脚下“连心桥”的守护者

时间:2017-05-15

2011年冬日的一天,“连心桥”的守护者石运泉老人在小桥留影。摄影/刘建华

本网访谈频道报道(靳晓龙)沂蒙山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指的是以蒙山、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坐落在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临沂市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举世闻名的“两战圣地”,也是沂蒙山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八百里蒙山沂水,诞生了无数的圣贤奇才,也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后来被概括为沂蒙精神。提起“沂蒙精神”,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解放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推着独轮小车,带着煎饼、大葱支援前线的情景。沂蒙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沂蒙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无私奉献、敢于胜利的沂蒙精神让世人为之动容。

蒙山自然风光秀丽,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临沂市蒙阴县蒙山景区管委会余粮店村位于美丽富饶的蒙山脚下,紫荆关北。这是一个不足60余户的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过去余粮店村叫无粮店,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无粮店更名为余粮店。就在这个小山村,有一座承载着无数历史的小桥,几经休憩,这座饱含沧桑的桥依然矗立。现在,被余粮店村民称为“连心桥”。作为山里与外界的唯一通道,这座“连心桥”的守护者——石运泉老人,在向从这里经过的游客讲述这座小桥的历史时,满脸的骄傲和自豪。

70多岁的石运泉是一名退休干部。说起这座桥的历史,老人有讲不完的故事。

石运泉告诉我们,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从这里走过,完成了沂蒙抗日根据地反“扫荡”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队伍从这里走过,完成了孟良崮战役,歼灭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等部 3.2万余人,震惊了国民党军队高层,极大的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胜利信心,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其他战场的作战;新中国成立后,济南军区某部就在蒙山山前驻扎下来,军车、人员都要从这座桥上经过……

这条路、这座小桥也是山里村民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后来政府拨款把小桥修成两孔石板小桥。2009年7月,山洪爆发,将两孔石板小桥冲垮,给村民的出行及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生在余粮店,在小桥边玩耍、小桥下捉鱼长大的石运泉,得知消息后异常焦急。老人深知这座桥的价值和意义,于是开始了重修革命小桥的四处奔波之路。

当地领导得知小桥被冲毁的消息后,给予了高度关注,县民政局、交通局、财政局、新华石材有限公司和蒙山景区管委会都伸出了温暖之手,从资金、材料做出极大支持,村民积极投工出力……沂蒙精神在这里重现。不久,一座崭新的钢筋水泥结构、汉白玉栏杆的小桥建成,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于是,小桥被余粮店村民称为“连心桥”。小桥建成通行时,桥边立起一座大理石纪念碑,石碑上“余粮店连心桥记”记录下了小桥的故事,石运泉老人当之无愧的成为“连心桥”的守护者。

老人把知足长乐、助人为乐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问起石运泉当时为什么操持重修这座桥时,老人面带笑容的说,沂蒙精神,蒙山人民世代传承,这片水土养育了我,这座桥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也是当地百姓和外界的唯一通道,我只想为老百姓做点实在的事情,我只想好好守护着这座桥、这些历史。


  • 上一篇: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第三批产业研究基地授牌
  • 下一篇:李东东:明年要按时稳妥高质量完成报刊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