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江阴高新区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

时间:2017-05-16

作为一个国家高新区,江阴还很年轻,只有1岁;而作为一个经济开发区,江阴却已度过了将近20个年头。

岁月的沉淀给江阴高新区带来了独特的气质。

“一年研发、两年成长、三年裂变”的科技创业模式,“研发孵化→科技加速→产业化”的成长路线图,“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大赢家”的发展模式,“发展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参谋、发展之后当保安”的服务理念,都让江阴高新区显得与众不同。

作为国家高新区的新生力量,江阴高新区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敢拼敢赢的精神赢得了自己的一片天。

抓住机遇 全力以赴促转型

江阴高新区前身为江阴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09年年初,江阴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了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2010年8月经江苏省政府同意正式更名为江苏省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1年6月15日,江阴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县级市中仅有的两家国家高新区之一。

“十一五”时期,江阴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85亿元增加到260亿元,是2005年的3倍;技工贸总收入从2005年的480亿元增加到1520亿元,是2005年的3.2倍;财政总收入从2005年的18亿元增加到43亿元,是2005年的2.4倍;每平方公里产出从2005年的10.5亿元提高到30亿元,是2005年的2.8倍。

2011年,江阴高新区围绕“优化提升、率先发展”的总基调,确立了建设一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的国家高新区的奋斗目标,着力打造中国长三角科技创新的引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精明增长的示范区、产城一体的样板区,加快把江阴高新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产业高地、滨江山水科技新城。

2011年,江阴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5亿元,同比增长17%。园区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全力以赴促转型,持之以恒抓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科技新城,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江阴市委常委、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冯爱东介绍,2011年下半年,江阴高新区的转型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

突出崭新定位,“大优化”拉开序幕。园区上下进一步提升发展理念,转变工作作风,掀起了大优化、大发展的序幕。

突出规划引领,“大手笔”优化布局。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整治工作,明确了项目投入产出标准,启动“三创”载体建设超过60万平方米。

突出项目投入,“大招商”强攻突破。以项目为中心、以效率和实绩为基本点,在原有招商局的基础上,再抽调13名人员组成5个招商部,独立招商、高位操作,一批重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突出加速产业化,“大创新”不断提升。园区研究与开发投入9.6亿元,占园区地区生产总值的2.7%;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行动计划》;江苏省院士工作站、国家太阳能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纷纷落地。

突出产城一体,“大拆迁”加快推进。在建安置房78.4万平方米,竣工45.5万平方米,安置农户1265户;完成农户拆迁2200户,企业作坊拆迁170家,共计73万平方米。

突出共建共享,“大作为”创新实践。创新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周汇报制、部门会商制和奖惩激励机制,提升工作效能。新增就业岗位5146个,完成被征地农民并轨城保431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8.8%。

  • 上一篇:整合资源,国家高新区崛起创新型产业集群
  • 下一篇:分散式开发成就福建风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