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我国汽车市场将迎来第二个增长期

时间:2017-05-09

“2011年我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增速出现全面大幅度下滑,这是由于政策的退出和宏观调控两个共同促成的结果,这是短期的,不代表今后的长期趋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徐长明在经济每月谈上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徐长明认为,虽然我国汽车市场遭遇了“寒流”,但并不意味着我国汽车市场彻底走向了低迷。而是第一个增长期跨越到第二个增长期之间的阵痛。

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每个国家自身汽车市场的发展,本国汽车需求的增长都有两个高速增长期,第一个高速增长期是从1000人5辆车到1000人20辆车,这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汽车消费需求年均增长30%,持续5年左右的时间。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是从1000人20辆车到1000人130辆车,这段时间销售量增长率在20%左右,持续时间是10年。

我国从2009年就进入了第二个增长期。要是没有刺激政策的话,汽车市场的增速应该从2008年的22%下降到17%—18%。然后,每年逐步平缓地往下走。刺激政策的出台,会让我国汽车产业跨越两个增长期时出现陡变。这也就是我国今年增速下滑10%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刺激政策的滞后效应会逐步释放。汽车市场的增速也会逐渐回调徐长明表示,明年的汽车市场潜在增速估计应该在15%左右,乘用车增速可能在12%左右的水平。但前提条件,没有类似北京这样的城市再采取限购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未来汽车的增长点会转到中西部和二三线城市。这个趋势未来会是长期的趋势发展下去。到2020年三线会占到汽车市场的55%左右甚至60%,一线城市会下降到15%左右,二线下降30%。

徐长明表示,如今,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平均保有量千人124辆,今年年底就能达到140辆。增速已经十分缓慢。而我国的地级市的千人保有量只有12和16人,还处在第一个高速期,其速度是25%—30%的水平。这些地区人口的基数非常大,具有很强的潜在购买人群。再加上,现在广东、浙江、江苏、北京、上海,已经不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西部具有吸引的条件,这样经济的转移就带动了一部分人群收入的增长,具备买车的能力。

徐长明认为,要保证汽车的潜在需求顺利转变为现实需求,有两件事是非常紧迫的。第一是要大力发展节油型汽车,还有新能源汽车。第二,我国应该下大力度改善二三线市场,特别是农村县城的路况。根据调查的情况,北京的路况能承载千人300辆车,但很多三线城市,地级市和县城的路况根本就支撑不住千人300辆,大概只能容纳100辆。现在国家应该加大力度改善这些城市的路况,否则潜在趋势不能得到实现。(徐长明)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 上一篇:中国房地产业将全面进入结构调整
  • 下一篇:2012年中国钢市面临三大机遇两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