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药品暴利反映集中招标制失灵

时间:2017-05-10

 种种迹象表明,从2009年实行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政策,正在被寄生于药品销售环节上的利益链条所吞噬。

无论医改如何调整,仿佛从来没有从根本打破过医药公司、医院、医生,包括药品招投标管理部门、生产厂家等各个环节利益均沾的“潜规则”。正是这样一个顽固食利的链条,让药品价格如同坐上了火箭。其实,即便把药品利益链条上的所有人,都推到社会的对立面上,也于事无补。更何况,没有任何一所医学院在招生时把“黑心”列为必考科目,从而选择性地让道德败坏、贪得无厌者进入医疗群体。所以,与其继续发酵医患矛盾,不若去审视制度环境,一定程度上,恰是不良的制度造就了不良的医务行为。

按照有关专家的说法,推行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政策,主旨在于避免过去药品重复批发,从而挤掉畸高药价中的水分。但是通观央视记者的调查,围绕药品价格出现了三个异变:其一是药品招投标管理部门对药品中标价的制定程序秘而不宣,有暗箱操作之嫌;其二是审定招标价的专家被“公关”,成了医药公司的俘虏;其三是发改委为每一种药品制定的最高零售价太高,为药价翻高几十倍留下了空间。应该说,仅仅这三条,足以让药价飞上天。

遗憾的是,对于药品集中招标,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等诸多法规来规制。而所谓药品集中招标,实质上已经被架空,最终只剩下了类似价格听证一般的空壳。到底是利益链条太深太牢固,还是监管者不作为,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药品集中招标在内容和形式上,必须进行变革,同时招标监督和最高限价亦需要调整。

早在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即有代表建议效仿烟草专卖制度,建立药品专卖制度,药品直接从药厂经过专卖进入医院药房和药店销售给病人,在保留企业合理利润空间的基础上全部由国家定价。虽然均是特殊商品,药品到底可否推行专卖制,尚有待调查和研究,但是至少给出了一个启示:我们能够把烟草的价格控制得透明稳定,就同样可以把药价降下来,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否定自己的勇气。□燕农

来源:中国审计报

  • 上一篇:贸易壁垒重重,出口企业紧急突围
  • 下一篇:“政策救市”的心态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