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房价金融泡沫加大,浙江忧虑“产业空心化”

时间:2017-05-10

浙江省银监局、省银行业协会、各地市银监局及银行业协会主要领导昨日齐聚杭州,紧急商讨“建立执行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

去年下半年至今,浙江相继爆发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衢州江山高利贷崩盘;嘉兴海宁宏昌制革法人负债超十亿跑路;杭州中江控股集团破产,被曝银行贷款约50亿;深陷互保危机,杭州600家企业联名上书省政府救助等案件。

一时间,浙江部分地区因资金链、担保链危机引发的企业信用风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浙江市场经济先行,产生问题也会先发。”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认为,房价和金融泡沫成分过大,已经使得浙江产业“空心化”和资金“热钱化”两大经济风险完全暴露。“现在看到的这些问题,只是退潮后谁在裸泳罢了。”

银行首启“会商机制”

进入今年二季度,浙江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案例屡有发生,使得企业联保、隐性互保的风险被点燃并迅速蔓延。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数据显示,5月份以来,在出险的企业中,有60%是因为为其他企业担保代偿后,出现了资金困难。浙江省银监局数据显示,目前浙江所有的企业贷款中有40%是企业互保贷款。

由于深陷互保危机,杭州600家企业联名上书省政府救助,引起了各界人士对浙江经济的关注。

为响应浙江省政府金融专题会议26条金融服务措施,及省银监局《关于加强企业资金链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制定了《关于建立企业突发信贷风险会商帮扶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经2次信贷业务委员会会议专题讨论,并先后3次向省银监局征求修改意见。

该《指导意见》对会商会议机制的启动条件、议事准则、议事程序等做了详细的规定。企业发生重大突发信贷风险,并同时满足融资银行数量超过3家,融资余额超过5000万含,保证融资占其融资余额的50%以上,为其保证的企业超过3家含,或所处联保体、担保圈或担保链的企业超过10家含的,可启动会商机制。

据浙江省银行业协会透露,此次会商会议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帮扶:对自身经营良好且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应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帮其渡过难关;对主业良好,但存在过度投资行为的企业,采取建议企业瘦身、逐步调整融资总量等手段,挽救企业;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属于淘汰落后产能或挽救无望的企业,则应平稳有序退出。

  产业“空心化”之忧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温州,这个中国的“制造业之都”,如今还未从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的阴霾中走出来。

事实上,这种“温州现象”,早在两年前就有过预警。

2010年8月初,温州市召开了上半年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提交的一份《金融支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外迁和民间资金外流,温州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另外该报告还建议,政府应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空间,正确引导民间投资,防止新一轮资金大量外流或热钱化。

于是,“产业空心化”和“资金热钱化”,先是温州市、后上升至浙江省各方热议话题。一位乐清市政协人士曾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实际上,早在2001年中国低压电器之都的柳市,就有人士提出“产业空心化”说法,但并未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位温州大型外贸企业负责人说,近十余年中,浙江企业融资贵、用工贵、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等一系列压力凸显。“2008年之前,尽管企业利润每年都在下降,但总体经营还是可以的。尤其是2008年至今,欧美经济状况不好,国内消费不景气,企业利润开始大幅下滑,一些浙江传统制造企业微利,甚至亏本经营。”

一位温州烟具行业协会负责人曾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度占据全国产量90%以上的温州金属打火机行业面临全行业萎缩。2008年以前,该市有打火机企业500家以上,至2010年剩下不足百家左右,且专心经营的老板也仅剩三分之一,“他们已经把重心转移到其他行业,比如房地产、矿产以及第三产业。”

  • 上一篇:投资机构谈“光”色变,内忧外患光伏企业很受伤
  • 下一篇:供需平衡时点难料,下半年钢铁业或持续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