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我国钢铁行业利润下降,钢企遭遇寒冬市场下行

时间:2012-03-12

“两年内,钢铁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不可能改变。”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预测。

2011年下半年,我国钢铁行业遭遇“寒冬”,市场下行。在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生存,如何赢利?这是钢铁企业要面对的问题。

钢企利润下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1年1月~11月,该协会会员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率降至2.55%。其中,2011年10月,会员企业仅获得利润14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在0.48%。

“扣除投资收益后,会员企业2011年11月共亏损9.2亿元,企业亏损面超过1/3。”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朱继民表示。

“寒冬”来临的原因复杂。

从外部原因看,首先,2011年我国多个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各行业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定为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着力生产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作为给许多行业提供原材料的上游企业,钢铁企业生产的低端钢材产品不再符合市场需求。

其次,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对我国装备、汽车、船舶和家电等产品的出口影响大,间接影响了钢材市场。

再其次,2011年底,钢铁价格大幅下跌,而钢材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的下降影响了钢铁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从内部原因看,钢企本身存在问题。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钢材产品的质量不佳,只有30%的产品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国内企业缺乏生产高强度、耐腐蚀、长寿命、减量化、高性能钢材产品的自主技术。

“目前钢铁企业的利润很低,短期内这种情况难以改变,钢铁企业生存会更艰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家张长富表示。

产品升级是关键

张长富认为,面对“寒冬”,国家应鼓励特钢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实现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换代,生产航空航天业所需的高性能特钢材料;同时,打造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钢材生产企业以及装备制造企业。

《规划》指出,国家鼓励企业发展关键钢材品种,鼓励有实力的钢铁企业开发高端钢材产品,同时防止产品研发和生产出现同质化倾向,避免资金浪费,规范高端产品市场。

  • 上一篇:光伏行业被警告:总理报告称要制止盲目扩张
  • 下一篇:“乔丹”之争折射出中国企业品牌文化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