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产业经济

中药国际化遭遇拦路虎7年无一家通过欧盟注册

时间:2017-05-11

4月中草药制品进入欧洲将受严格限制

“中药国际化”遭遇“拦路虎”

在长达7年的过渡期后,中国中药企业以 “没有一家通过欧盟认证注册”的尴尬结果收场,这意味着中国中药基本无缘欧盟药品市场。业内分析,“中药一直以保健品身份出口欧盟、无法提供15年的用药证明”、“通过欧盟认证需要巨资改造制药厂房、国内企业难以为继”,这不仅仅是中药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也是所有中国药企走出去的“拦路虎”。

7年无一家通过欧盟注册

可查资料显示,2004年3月31日,欧盟颁布了《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该指令规定,在欧盟市场销售的所有植物药必须按照这一新法规注册,得到上市许可后才能继续销售。同时,该指令规定了7年过渡期,允许以食品等各种身份在欧盟国家销售的草药产品销售至2011年4月30日。但尴尬的是,中国至今没有一家中草药商在欧盟成功注册。这意味着从今年5月1日开始,中国中药基本无缘欧盟药品市场。

事实上去年12月初,商务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等部门已专门就欧盟《指令》做出反应,在全国挑选了广州奇星、兰州佛慈、北京同仁堂三家重要企业的10个中药品种进行最后一博。但是最终的结果令人失望。据媒体报道,英国和瑞典药管局表示,截止到目前,他们还没收到任何一家来自中国企业的申请。英国药管局的负责人甚至称,“许多中药制造商认为达到欧盟的要求有难度,所以望而却步。实际上我们了解到,他们中很多企业都已经达标了。 ”

长期以“保健品”身份出口

为何长达7年的时间内,国内没有一家中药企业能够注册成功?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郭凡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欧盟规定,传统草药“在申请日之前至少已有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盟内至少已有15年的使用历史”,而“提供这个证明很难”。

难在哪里?他透露,中药出口欧盟各国的海关记录,都是按照“保健品或者食品身份,而不是以药品身份来登记的”。而且,在2000年之前,国家海关仅要求按中成药或中药饮片的统一编码进行申报,所以,企业也拿不到单个品种的出口记录。

事实上,中药早已在欧盟市场使用,比如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等,早为欧盟民众所熟悉和欢迎,但因为没有保存资料凭证,即使同仁堂这样的百年老店,也难以提供在欧盟各国市场具有15年使用历史的证明。

除此之外,一位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欧盟的规定注册,注册费约需80万元,要通过GMP认证,生产设备等硬件投资需要400万元以上,而培训、专家指导等投资还需400万元左右。目前获得GMP认证的欧盟以外国家主要是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的企业资金雄厚,生产条件一流。

  • 上一篇:原材料涨价伤及家电业,白电产品毛利率集体下滑
  • 下一篇:利润大跳水过剩是元凶,农药出口劲吹“抢单”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