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旅游经济

广西厕所革命再启新征程

时间:2018-05-18

作为厕所革命的先行者之一,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厕所革命成效显著。“2015年以来,广西厕所革命逐步从景区扩展到全域、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从厕所封闭管理到开放管理,受到广大游客、群众的欢迎。”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李广军,在接受“2018美丽中国行・聚焦广西旅游厕所革命”采风团记者采访时说。

点线结合布局合理

2015年2月,首次全国旅游厕所工作现场会在桂林召开。会后,广西印发了《公共厕所建设管理工作方案》,把创建A级景区、评星等评定和复核工作与厕所建设管理挂钩。

同时,广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各地积极推进公共厕所建设。资料显示,2017年,广西旅游厕所建设重点规划布局在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边关风情旅游带、六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以及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及创建县等重要区域,点线结合,布局合理。

如此多管齐下,广西“厕所革命”超额完成任务。李广军介绍,2015年至2017年,广西旅游厕所革命计划完成2000座,实际完成2768座,超额完成38.4%,广西旅发委也荣获“厕所革命突出成果奖”。

在本次采风过程中,记者先后深访南宁、崇左、柳州、百色、桂林等地,发现各地旅游管理部门和景区均十分重视厕所建设。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开发公司项目部经理何晓毅介绍,以前,青秀山只有11座公厕,且内部陈设简陋,随着厕所革命的推进,目前景区已有25座旅游厕所,且都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在柳州的雀儿山公园,记者看到一栋栋黑瓦白墙的公厕散布其间,一些市民在厕所前的空地上跳广场舞、打太极拳。柳州市雀儿山公园管理处游客服务中心讲解员黄永鸿介绍,景区刚刚翻新了15座公厕,新建的两座公厕也将在年底完工。

设计独特自成一景

在厕所革命过程中,广西各地十分注重厕所设计,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综合当地民族风情特色、周围环境等因素,从造型、立面、色调、装饰等方面精心打造,使许多旅游厕所别具一格,与景区环境相协调,甚至成为一个个独特的“景点”。

作为桂林市第一批旅游厕所改造示范项目,桂林芦笛景区洞口平台厕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在建筑上形成层层出挑、层层退台的效果,并合理设置落地通透玻璃、观景平台,使游客既能如厕也能赏景。

崇左市大新县严把旅游厕所设计和施工质量关,在风貌设计上要求兼具实用功能和景观效果。

在百色市靖西市要求旅游厕所与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记者在一份《靖西市旅游厕所建设情况汇报》上看到,靖西旅游主管部门要求“景在厕中,厕在景中”。

以商养厕建管并举

“旅游厕所管理是厕所革命成功的关键,‘建而不管、建而不养’将会使旅游厕所功能大打折扣。”李广军表示,在建设旅游厕所的同时,广西还不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借鉴、创新旅游厕所管理模式。

在广西厕所革命过程中,“以商养厕”贯穿始终。近年来,广西通过旅游厕所商铺运营、厕所外立面广告招租、市政水电费减免、市政广场流动店铺租金反哺等措施,为旅游厕所后期维护筹集了资金。

在“以商养厕”过程中,桂林市将中心广场厕所和相应的商业门面“捆绑”,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中标者负责旅游厕所和门面建设以及旅游厕所长效管理,享有门面50年的经营权。

大新县推行“谁出地谁受益谁管理”政策,即厕所用地谁提供就由谁建设管理经营,同时在厕所周边配套建设百货商店、停车场等公共旅游服务设施,同步经营管理。

在推行“以商养厕”的同时,广西还积极推动现代科技融入厕所建设,通过生物除臭系统建设,降低使用维护管理成本。何晓毅介绍,南宁青秀山景区的25座厕所及南湖公园的部分厕所,通过引入先进材料和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后期管理成本,每座厕所一年节省养护成本2万多元。

今年2月,广西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对此,李广军表示,“2018至2020年,广西计划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000座,其中今年新建和改扩建680座,进一步推进旅游厕所在地区间、城乡间、景区内外的合理布局,到2020年末,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卫生环保、如厕文明’的新三年目标。”


  • 上一篇:“六一”临近 亲子游市场火爆
  • 下一篇:博物馆旅游“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