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险资举牌热退潮说明了什么?

时间:2016-12-17

(紧接1版)大半年以后,在今年的9月份,险资又卷土重来,这次它们的势头更猛,目标也更多,并且从去年主攻房地产股票变为主攻绩优蓝筹股。这下对市场的冲击就大了,像格力、南玻这样的优势龙头企业,自然不甘心让金融资本染指并操控,社会上也出现了反对金融资本干预实体经济,搞坏“中国制造”的声音。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前一直对险资举牌不作明确表态的监管部门,开始出手干预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因很简单,就是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但反对过度金融化,对于借杠杆控股上市公司,进而淡化主业去搞资本运作的行为,则是坚决反对。

显然,这样的态度是值得重视的。保险资金作为一种巨大的投资力量,在资本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是天经地义的。在海外,保险公司往往是股市长线资金的提供者,巴菲特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地取得优异的投资绩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使用的是来自保险公司的长线资金。但是在中国,鉴于证券市场的不成熟,保险公司在进入股市方面还是较为谨慎的。但近几年崛起的一些民营中小保险公司,有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发行中短期限的“万能险”上,实际上是以此为平台来融资,进而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在这里,一方面存在极大的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则对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带来了干扰,并且也给股市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所以,海外成熟市场上的那种“投资+保险”模式,在这里就走样了,而随着那些保险公司的大局举牌,问题一下子暴露了出来,最终导致有关部门采取严厉的监管措施。结果就是,险资的举牌热瞬间退潮。

回头来看,险资举牌热的退潮,并非什么坏事,这是市场发展过程的一段曲折,表明非规范的资金及其投资行为,是不能被接受的。长期来看,险资的入市是一种必然,在合规的背景下举牌上市公司也是正常的。但不应该是像现在这种有违于理性原则以及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样子。对于投资者来说,从险资举牌退潮这件事情上,还是能够感受到加快规范市场的必要性,这是保护投资者,有利于市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当然,那种跟着险资举牌事件盲目炒作股票的行为,现在恐怕是要付出代价了。

  • 上一篇:险资出海趋势不改 多元化配置成主题
  • 下一篇:险资行为将作战略性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