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财经资讯 > 保险信托

阳光保险举牌伊利股份 “门口的野蛮人”何以敌友难辨

时间:2016-09-19

事实证明,在A股,上市公司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值得深究的原因。

9月18日晚间,伊利股份(600887,股吧)(600887.SH)突发权益变动公告,公司被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保险”)举牌。阳光保险通过旗下两公司已合计持有公司5%的股份,坐上公司三当家之位。而早在8月10日,伊利股份曾祭出“章程之战”,试图以修改《公司章程》来防御“野蛮人”,彼时有机构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公司或已被资本盯上,如今看来,这一猜想被证实。

尽管阳光保险在增持公开后第一时间对外喊话,称增持伊利纯属财务投资,不谋求控制权,且承诺未来12个月内不主动增持。但在伊利内部人士看来,“对方来者不善,不增持承诺是迫于各方压力的暂时妥协”。大敌当前,伊利已进入停牌备战状态。关注伊利的机构人士则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目前,摆在伊利股份面前反收购的招数并不多,相对现实的选择或是,直接定增收购资产,增强自身股份数额。

但对于伊利而言,想获得大多数股东支持,无疑要拿出行之有效的优质方案,让投资者尝到“甜头”。此外,虽然表面上伸出了橄榄枝,但外界并不认为在伊利身上已经做了一笔不错投资的阳光保险,未来一年内都会“干瞪眼”。当对抗展开,寻找同盟者或是阳光保险接下来会做的。

来者不善?

2015年四季度,在牛市的喧嚣之后,偏爱消费蓝筹股的阳光保险就看上了乳业龙头股伊利股份,开始布下投资棋局的第一步。

在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期通过旗下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人寿”)相关产品拿下伊利10910.89万股,占总股本1.80%。对于股权相对分散的伊利股份来说,1.80%的持股已成功跻身其前五大股东榜单。随后2016年上半年,阳光保险均按兵不动,未有增持。

而让伊利股份对阳光保险真正产生警惕,是从2016年三季度开始。

从股份变动情况来看,今年7月开始,阳光保险开始集中加仓伊利,不足两个半月内,其控制麾下阳光人寿、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产险”)两公司累计增持伊利约3.03亿股。其中,阳光人寿增持后合计持有伊利2.53亿股,持股比例4.17%,阳光产险增持后则合计持有5014.725万股,持股比例升至0.83%。

最为关键的一笔增持,发生在中秋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14日,阳光产险增持伊利566.79万股,占总股本0.09%。自此,阳光保险通过两大子公司一致行动人的关系,布局伊利5%的股份,一举触及举牌线。

“他们来者不善。”接近伊利管理层的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而对于阳光保险做出的“和平”承诺,称增持目的为纯财务投资,不谋求控制权,且未来12个月内不会主动增持。该人士则透露,这实际为对方迫于各方压力以及行业特点,做出的妥协。

值得玩味的是,对于阳光保险,伊利实际早已被触动敏感的神经,并试图在8月上旬以《修改章程》来阻拦其举牌。从伊利修改的核心条款来看,股东持股达3%必须向公司通报,未通报将形成恶意收购,被剥夺相应的股东权利。但因条款与现行证券法规存在出入,被监管问询而作罢,至今未有下文。

“如果当时修改章程成功,阳光保险增持不会如此顺利,而伊利改章程的行为或许也让对方警惕,而他们(阳光保险)集中增持的这段时间,伊利的股份因为业绩、QFII等机构减持等原因,也跌了不少。”上海一大型券商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无论阳光保险是敌是友,其目前在伊利身上已经做了一笔不错的生意。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梳理发现,在阳光保险布局伊利的2015年四季度,伊利该季度股价均价为16.25元/股,这笔投资目前被套。但阳光保险集中增持伊利的最近两月间,伊利股份下行调整,累计下跌近12%。伊利9月18日晚间的公告也进一步显示,阳光保险最新一笔增持均价仅16.1元/股。可见,阳光保险投资伊利股份的成本,因增持也成功摊薄。

“目前看,阳光保险的股份是被套住的,但不应会长期被套,对于伊利来说,调整后股价上20块也会很快,三季报超预期就会大涨。”一私募基金合伙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认为,以伊利股价走势判断,阳光保险“不会亏”。

对于阳光保险做出的十二个月不增持的关键承诺,外界则半信半疑。多家券商研报认为,在万科之后,伊利也成为资金觊觎的另一行业龙头,一方面凸显其白马投资价值,而另一方面,举牌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伊利股份从市值规模、行业地位、资质等方面而言,未来的投资价值大可能优于此前阳光保险投资的凤竹纺织(600493,股吧)(600493.SH)、承德露露(000848,股吧)(000848.SZ)等公司。

“伊阳之争”或上演

如果纠缠在阳光保险入股伊利股份的盈亏上,那么就把眼光只锁定在了“财务投资”。但市场人士似乎并不认为这一切只是“财务投资”这样简单。更重要的是,伊利股份自己更不是这么认为的。

在伊利股份紧急停牌后,对于伊利备战反收购的讨论已甚嚣尘上。

和万科类似的是,伊利目前股权分散,亦为行业龙头,管理层持有较大话语权。持股信息显示,伊利目前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仅持有公司8.79%的股份,而包括伊利股份董事长潘刚在内的6位高管合计持有公司7.98%的股份。即伊利一方目前只有16.77%的股份筹码。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2月,正值“宝万之争”白热化,彼此伊利就被市场认为,或是未来险资会“偏爱”的公司。在2015年12月14日―2015年12月22日这一周,伊利更是突然大涨,涨幅近26%。

此番,阳光保险举牌伊利,外界担忧,在“宝万之争”后,A股或再上演“伊阳之争”,而有了万科的前车之鉴后,伊利的管理层又将有何御敌措施?

9月19日早间,伊利股份在临时停牌公告中称,停牌策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涉及重大资产重组或非公发行股票。这让外界不禁猜测,这家乳业龙头或祭出“毒丸计划”或“白衣骑士”等计谋来对抗阳光保险。

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私募合伙人则认为,毒丸计划目前在国内面临一定监管压力,行不通。他认为,对于伊利股份而言,目前握有对方12个月内不增持的缓兵之计,定增收购或是相对现实的选择。“收购优质资产,类似于万科要收的深圳地铁,然后向大股东和管理层定增股份。”他称。

北京一私募股权基金并购负责人对此亦表示认同。他认为,若伊利欲和阳光保险对抗,要么找来金主助阵,要么借定增收购增强自己的股份实力。“如果不停牌,股价肯定要上涨,此时停牌也是做定增的最佳时机。”该人士认为。

不过,即使是定增,对于伊利而言,这条路也并不好走。对于公司是否已经准备了行之有效的定增方案,外界不得而知。但在十个交易日后,要拿出相应的方案并不容易。

“定增,重点是看方案,方案好,增加公司价值而不是单单增强管理层的控制权,市场才会赞成。”在前述私募人士看来,如果选择定增,伊利则必须让投资者,尤其机构投资者尝到“甜头”才可能获得支持。而具体可能的选择上,该人士分析师,或许会是海外资产。“之前伊利就一直在寻找海外资产并购”。

另一方面,由于股权分散,若定增收购,不仅需要伊利大股东和管理层拿出资本实力,且因关联交易等原因,伊利一方必须回避投票,这无疑是将最大话语权交到了持股最多的阳光保险手中,这一局面则需要伊利股份在未来寻求到更多的盟友支持。

而寻求盟友支持,在不能主动增持的前提下,或许也是阳光股份(000608,股吧)接下来的选择。

“立场不同,双方都需要措施来保持各自的安全边际,这不可避免。”前述并购负责人认为,短期内阳光保险不能主动谋求控制权,但可寻找盟友,在关键决策上形成一致,或盟友增持,12个月后再形成一致行动人。

以中报信息来看,在伊利的前十大股东中,目前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有6.22%的股份、证金公司持有3.06%,此外,社保基金、赵成霞、刘春海、胡利平以及新进的奥本海默基金公司分别持有1.65%、1.39%、1.37%、1.31%以及1.26%的股份。

对于可能到来的股权之争以及公司将采取的措施,《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次向伊利采访求证,截至发稿对方均称目前并无更多信息,暂以公告为准。而阳光保险方面,则一再对外否认其将成为“门口的野蛮人”,并不谋求控制权。

  • 上一篇:险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 更偏爱蓝筹股
  • 下一篇:前7月保费2.1万亿同比增35% 二季度综合偿付能力降至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