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飞船
来源:科技日报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载人“龙”飞船日前载着一个假人飞往国际空间站。
这是载人“龙”飞船的首次试飞,也是美国航天局商业载人航天计划的首演,更是美国在其航天飞机退役8年后,迈出的恢复载人发射能力的关键一步。
商业载人飞船首飞
美国东部时间3月2日凌晨,载人“龙”飞船搭乘“猎鹰9”火箭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飞船上的唯一“乘客”是身着白色宇航服的假人“里普利”,其名字源于电影《异形》中的经典角色埃伦·里普利。
这是美国航天史上首次由私营公司建造和运行的载人飞船执行“太空的士”任务,开启了商业航天运输飞行和低成本空间探索的新篇章。这对全球商业载人航天的发展无疑会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
本次试飞是载人“龙”飞船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的预演。按照美国航天局的计划,试飞成功后,“龙”飞船将于今年7月把两名美国宇航员送上太空。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自2002年成立以来,不断刷新美国商业航天新纪录。2012年10月,该公司的“龙”货运飞船首次将科研物资和补给送至国际空间站。近年来,“龙”货运飞船多次承担国际空间站的货物补给任务。此次发射的载人“龙”飞船就是在现有“龙”货运飞船基础上改进升级而成的。
摆脱对俄飞船依赖
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不得不“仰仗”俄罗斯飞船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然而,俄罗斯飞船“船票”一路飞涨:2008年,单人票价不到2200万美元;美国航天飞机2011年退役时,票价涨至4000万美元;到2018年,票价已高达约8190万美元。
因此“后航天飞机”时代,如何将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太空成为美国航天的一块“心病”。为改变这一尴尬局面,美国大力发展商业载人航天,鼓励私营企业制造出“安全、可靠、经济”的载人飞船。
2014年,美国航天局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波音公司签署了总额68亿美元的合同,目标是尽快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美国宇航员。但美国航天局对载人航天安全性的高标准、严要求,使两家公司载人飞船的首飞时间从最初计划的2017年一再推迟。
眼看与俄罗斯的“船票”合约今年底即将到期,如果不能在限期内做好载人航天的准备,美国只能面临向俄罗斯继续“买票”或缺席空间站的两难选择。
因此,此次成功发射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显示了美国发射载人飞船的能力,有助于最终摆脱对俄罗斯载人飞船的依赖。
美国航天局局长布里登斯廷表示,大国都应该有能力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美国对国际空间站的投入很大,这次试飞对美国和世界都非常重要。他3月2日在社交媒体推特上说:“今天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一个新篇章,让我们距离用美国火箭从美国本土再次将美国宇航员送上太空更近一步。”
打造“高端”飞行体验
载人“龙”飞船配备了先进的硬件和软件,驾驭起来比老版飞船更简单,舱内宽敞,座椅舒适,为宇航员提供安全的“高端”飞行体验。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提供的资料显示,载人“龙”飞船舱内空间约9立方米,配有7个座位、一套环境控制和生命支持系统以及先进的紧急逃生系统。宇航员可以从飞船窗户鸟瞰地球、月球及整个太阳系的壮丽景观。
飞船上的触摸屏显示飞船的实时性能状态,包括其在太空中的位置、目标地点状况以及飞船内环境等。舱内温度可在18至27摄氏度之间调节。飞船是全自动操作,宇航员以及位于地球上的团队都可以监控和操作。
这次首飞肩负着测试“猎鹰9”火箭、“龙”飞船、地面系统性能以及在轨飞行、对接和着陆操作等重要任务,以验证“龙”飞船能否安全运送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
在执行最终的真人版航天飞行任务前,载人“龙”飞船今年4月还将面临另一次“大考”,即针对飞船出现故障的情形进行紧急逃生测试。这一系列铺垫都将为未来美国宇航员搭乘美国飞船探索太空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