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科技资讯 > 天文航天

飞船泄漏事件大反转:不是微陨石,而是人为干的!

时间:2018-09-06

来源:三体引力波

这个世界总是给我们意外。

来自全球著名科技网站Gizmodo.com、美国ABC、CBS、俄新社等多家媒体报道,俄罗斯航天局最新披露:

8月31日联盟号飞船空气泄漏事件,最初判断由微陨石撞击造成的,而最新调查结果却是‘人为钻孔造成的’!

国际空间站突遭微陨石袭击,引出一连串???怎么突然来个大反转?到底怎么回事?

本周一,9月3日举行的电视新闻发布会上,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cosmos总干事德米特里·罗戈津(Dmitry Rogozin)表示,这次飞船舱体空气泄漏事件,是由‘技术失误’造成的。

这位军人出身的俄罗斯强硬派人物解释说,现在已经排除了最初判断由微陨石撞击造成的。

强有力依据主要有两条:

强有力依据主要有两条:

①根据最新调查,联盟号飞船轨道舱舱壁出现的孔洞,是从内部击穿,而不是从舱外撞击造成的。

②孔洞旁边还有钻头造成的划痕,就像钻孔者没拿稳电钻,钻头跑偏了产生划痕。被戏称为‘这是由一双颤抖的手干的’。

既然断定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孔洞——关键问题来了:

到底是意外事故,还是蓄意破坏?

这位航天局局长厉声道:‘我们正在考虑所有的可能性。我们一定追查到底,最终查出对这个孔洞必须负责的人。’

要知道,联盟号载人飞船背后的建造者,可是安吉亚太空公司(RKK Energia),俄罗斯载人航天工程第一大功臣——一向被视为俄罗斯最靠谱的航天制造商和承包商。

问题是:如果说问题出在制造环节,为什么飞船发射前、对接国际空间站前后,多次测试加压却没啥问题呢?也没查出什么问题呢?

根据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现场检查发现,舱壁孔洞周围有胶水涂抹痕迹。

根据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现场检查发现,舱壁孔洞周围有胶水涂抹痕迹。

这就意味着:飞船在制造过程中,被人为钻出一个直径2毫米的孔洞,然后被一种胶水封堵上,即使经过空气加压测试,也不会检查出问题。直到飞船在太空逗留近三个月,这种胶水干透了,从孔洞里挤出来,结果才导致舱壁孔洞漏气,最终造成了联盟号飞船空气泄漏事件。

既然是推断‘人为钻孔’,那么到底是操作失误,还是蓄意破坏?

业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最有可能是操作失误。

不妨设想一下:一名手法不俐落的工程技师不慎钻出一个孔洞,赶忙用强力胶水封堵,以为这样就可以掩盖过失,平安无事了。

要是蓄意破坏的话,最可能是应该钻出更大的孔洞,再使用强力胶水暂时封堵,这样不仅可以绕过多次空气加压测试,最终还会导致更快更危险的空气泄漏。

根据欧空局一份报告称,这个2毫米孔洞,即使是在最大空气泄漏状态下,至少需要数周时间,才能对国际空间站构成真正威胁。

更耐人寻味的是,早在联盟号飞船空气泄漏事件曝光的第二天,NASA就曾公布过直径2毫米孔洞的特写照片,并且一直声称是‘初步查明原因是微陨石造成的’,但随后不久便删除了照片。直到现在也没有给出进一步解释。

看来,很可能是NASA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事件原委,只是又碍于属于俄方管辖区,而且也没造成什么实质性威胁,所以也就默不作声,作壁上观了。

尽管400公里之上,国际空间站没什么国境线之说,却存在着多条隐形线。难怪有人说,正是看不见的规则规律,才决定了世界运转。

  • 上一篇:噩梦般的场景:非典型引力波碰撞或扰乱时空摧毁地球
  • 下一篇:火星沙尘暴开始消散 NASA只剩45天来联络“机遇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