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白杨杭州报道
导读
陈险峰指出,载人航天所要求的高可靠性,SpaceX目前并不具备。并且这种可靠性的提升,对系统复杂性有质的影响。如果要在几年之内,使系统具备载人航天的要求,马斯克很可能必须转向传统航天系统工程的方法。
在人类历史上,只有24个人到访过月球,最后一次还要追溯到1972年。时隔46年之后,月球或将迎来第25位地球来客。
北京时间9月18日,埃隆·马斯克(ElonMusk)宣布,来自日本的企业家前泽友作(YusakuMaezawa)将成为世界首位乘坐BFR(BigFalconRocket)运载火箭绕月飞行的私人乘客。
航天专家庞之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马斯克原来的计划是载人登陆火星,从研制的难度来看,这次的绕月旅行实际上是一个过渡。“这非常有必要,因为用BFR环月旅行的难度其实也非常大。但若这个无法实施,那更不用谈载人登火星了。”
庞之浩指出,SpaceX提出的太空旅行计划,看起来确实非常振奋人心,而且成功的话,将使其资金问题得以缓解。不过,要实施一个太空旅行,需要具备三要素,即技术、资金和时间表,但从SpaceX目前的准备情况来看,环月旅行还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初步“计划”,未来马斯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星际公民”梦想
2016年的IAC(InternationalAstronauticalCongress),BFR首次亮相。那一年,马斯克在IAC提出“让人类成为星际公民”,而BFR则是其实现这一梦想的载具。
据SpaceX官方介绍,BFR是基于Falcon9和FalconHeavy研发的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它将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运载火箭,能够将人类运送到火星和太阳系中的其他目的地。
实际上,未来执行环月旅行任务的航天器,是由BFR火箭和BFS飞船组成。根据马斯克最新公布的细节,整个航天器(BFR+BFS)的高度为118米,其中BFS飞船高55米。
自2016年以来,BFR的设计方案已经更新了三版。在高度上,最初发布时是122米,去年变为106米,而这次则是118米。同时,BFS飞船也进行了明显的改动,其发动机数量在去年从9个改为6个,这次公布的则是7个;另外,BFS飞船底部的尾翼数量也改为3个,而不是之前渲染图中展示的2个。
马斯克称,这次的方案将是最终版本,不会再有太大的改型。目前,SpaceX正在洛杉矶港开发BFR。去年12月,SpaceX在此搭建了一个巨大的白色帐篷,占地约1858平方米,造价50万美元。
据悉,BFR方案的开发周期在18-24个月左右,但马斯克没有过多透露该项目的进展,只是18日当天,他向外界展示了SpaceX对猛禽发动机进行点火测试的画面。
不过,SpaceX总裁格温·肖特韦尔(GwynneShotwell)对外宣称,公司将在2019年末使用BFR进行短程飞行。若一切按计划进行,前泽友作将于2023年飞往月球。而在马斯克的计划下,BFR可以在2022年首次飞往火星,人类则最早可以在2024年飞往火星。
首位太空旅客
马斯克的太空旅行计划其实已经提出很久,但究竟能否如愿实施,以及谁愿意为之埋单,一直是外界颇为关注的焦点。
现在看来,43岁的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成为了马斯克的第一位客人。前泽友作与马斯克一样,是一个对太空充满向往的人,他表示,自己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喜欢并向往月球。
但真的要实现环月旅行,光有梦想还不行,也必须承担得起高昂的旅行成本。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前泽友作目前以29亿美元的资产排在日本富豪榜第12位,全球第799位。
前泽友作是日本最大的在线服装商城Zozotown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热爱艺术的人。去年,前泽友作以1.105亿美元的价格拍下了已故画家巴斯奇亚(Basquiat)创作的《无题》(Untitled),并创下美国国家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所以,前泽友作对月球也充满了饱含艺术情怀的期待,他脑海中思考的是“如果Basquiat去过月球,那他画出来的画是什么样的”,“如果安迪沃霍尔、毕加索、香奈儿女士去过月球,他们做出来的东西会多不一样”。
因此,他买下了BFR的所有座位,计划在2023年邀请6-8名艺术家一起飞向月球。前泽友作目前尚未确定这些艺术家的人选,但他已确定了几个艺术职业,包括画家、摄影师、音乐家、电影制作人、时尚设计师和建筑学家。
“跳票”可能性大?
天仪研究院副总裁陈险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SpaceX的载人环月计划,他认为2023年跳票的可能性非常大。当前放出这条新闻,更可以看做是一个宣传,而不是承诺。
陈险峰表示,乐观地看,环月飞行的技术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它和阿波罗登月的难度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按阿波罗计划的程序,载人登月需要有登月舱进行月球软着陆,人员在月面进行考察和科学实验,月面起飞,再和环月轨道器汇合,返回地面。
而环月飞行,所需要的技术储备要简单得多,只是一台大推力多级火箭,完成精确的轨道控制,然后再加上返回控制等。以现在SpaceX的猎鹰9号的后续技术,加上龙飞船的多年研发,完全是可行的。
但是,陈险峰指出,载人航天所要求的高可靠性,SpaceX目前并不具备。并且这种可靠性的提升,对系统复杂性有质的影响。如果要在几年之内,使系统具备载人航天的要求,马斯克很可能必须转向传统航天系统工程的方向。
“毕竟这是多少次失败,甚至是血的教训得到的。从现在SpaceX火箭的成功率来看,还差得很远,这也意味着成本和时间的不可控。”陈险峰说。
庞之浩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马斯克新公布的BFR方案,并没有采用之前相对成熟的重型猎鹰火箭和龙飞船的方案,而新方案实施的难度非常大,2023年要想实施不太靠谱。
庞之浩称,从月球返回地球的难度,要比从地球飞向月球大很多。因为月球回地球是第二宇宙速度,一般采用耗能减速的方式,所以返回的体积越小越好控制。而BFR飞船的体积如此大,更何况它不采用降落伞的降落方式,而是垂直降落,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但是,对于SpaceX此前在航天技术上取得的成就,业内都非常认可。对比中国民营航天的发展,陈险峰坦言,离SpaceX还差得相当远。“火箭的研发呈井喷的态势,但大多还是低轨数百公斤级的小火箭。虽然卫星的研发在逐渐从微纳卫星向百公斤级甚至更大的小卫星扩展,返回控制技术也逐渐有公司开始涉及,但是,载人飞船要求的一系列技术,还完全没有储备。”
陈险峰表示,未来如果期待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的一系列技术上有所突破,还需要从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新技术的不断突破、成本不断降低、需求不断孵化几方面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实现。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