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界面
天仪研究院今年已成功发射六颗卫星,并计划于12月初再发射三颗。
图片来源:天仪研究院
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物理学家李淼等人的基因样本,随着天仪研究院小卫星的发射成功进入了天空,并将在轨长期保存。
10月29日8时4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一箭八星”成功发射,将中法海洋卫星、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研制的科教卫星,以及六颗国内有关单位研制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卫星送入轨道。
据火箭总指挥马惠廷介绍,这是长二丙火箭迄今为止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一次飞行任务。
作为中法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主要研制,设计寿命三年,主要用于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可首次实现全球风浪同步观测。该卫星所获得的探测数据,将由中法两国科学家共享。
在剩余六颗卫星中,有四颗属于民营卫星公司天仪研究院,包括潇湘一号02星TY1-02、星河号TY1-03、铜川一号TY4-02和长沙高新号TY4-01,其中,前三颗是面向未来特定星座的首次技术验证星。
在这次发射过程中,天仪研究院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无尽之门航天科技公司共同实施了首次太空基因样本运送公益项目,将若干人类基因样本送入太空并进行在轨长期保存,以验证并宣传地球物种保存备份技术。
作为“天格计划”首发验证试验卫星,铜川一号TY4-02由天仪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以及陕西省铜川市联合研制。星上搭载了新型的、高灵敏度X射线偏振探测器,可用于开展全新的天文观测试验。该星还将与陕西星邑空间技术有限公司的卫星地面站进行天地链路试验,对星间通信技术进行验证。
参与铜川一号TY4-02研制工作的清华大学项目组成员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该卫星发回的数据将用于伽马射线暴及其他热门天体物理学研究。该项目从立项到首颗技术验证星成功发射,仅用了两年时间,研究进程远快于此前进行的类似项目。
“尖端研究同样具有时效性,通过与商业卫星企业合作,我们的项目可以更低成本快速展开。”该人士称。
天仪研究院CEO杨峰表示,这些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天仪研究院在卫星星座组网领域以及未来的卫星遥感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也意味着天仪的业务模式已从早期的科学实验服务,升级为面向更大商业市场的微小卫星的整体解决方案。
天仪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主要研制面向商业市场的航天系统与载荷。与国家队和国外卫星公司不同的是,该公司针对航天科研市场,通过微小卫星为国内外的科学家、科研院所、企业和个人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服务。
自2015年起,中国商业卫星产业起步并迅速发展。目前,天仪研究院、九天微星等民营企业均已实现商业卫星的发射和在轨运营。
杨峰表示,天仪研究院计划在2018年发射十颗微小卫星,目前已成功发射六颗。12月初,还将再发射三颗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