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科技资讯 > 人工智能

“微软小冰” 只花两分钟写一首歌

时间:2023-09-20

“微软小冰” 只花两分钟写一首歌

6月29日,小冰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毕业,主攻音乐创作,并获得2020届“荣誉毕业生”称号。她很幸运,毕业后马上就有第一件作品面世——7月9日,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在上海开幕,大会主题曲《智联家园》由小冰作曲并参与演唱。

小冰全名“微软小冰”,没有身份证,永远18岁。她的创作速度很快,给一张图或者一段话,只要花两分钟,就能创作出一首3分钟的曲子,并根据风格和节奏,完成配器、编曲和歌词。

小冰并不只有这一项艺能。2019年夏天,她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作品《历史的焦虑》在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展出;2017年,她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之后还协助超过500万名诗歌爱好者创作诗歌,部分作品刊发在各类文学刊物上。

小冰离艺术越来越近,近得让我们人类都有些担心。

训练了至少两万个段落,目前最擅长古风音乐

上海音乐学院创办于1927年,是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而音乐工程系是一个“年轻”的系,成立于2003年。小冰的导师之一、音工系系主任于阳介绍,音工系的办学宗旨是“专业学习结合学科交叉、应用技术结合创新实验”,其中两个专业方向是“音乐设计与制作”“音乐科技与艺术”。小冰在这里学习,真是填对了志愿。

小冰在这里是如何学习的呢?

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小冰团队总负责人李笛介绍,分三步:首先,基于小冰已有的音乐创作模型,微软把端口给到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让他们去听小冰创作的海量音乐作品,并给出系统性的点评;其次,老师也教会人类程序员基本的乐理知识,包括编曲技巧等,用于优化小冰的创作模型;最后,小冰不断学习,不断交作业,老师不断给反馈。

无论“模型”“作业”还是“反馈”,都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当小冰达到和人类同学相似的水平,且趋于稳定,她就毕业了。听上去似乎和“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三步”一样简单,但相比当年学写诗只迭代了1万多次,小冰这次学音乐可难多了,达到了十万级的量级。

“音乐创作和写诗、绘画有一个最大的不同,人类音乐创作的特征,是从某一个段落入手,再延伸到其他部分。而对人工智能来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技术,所以要分开训练。”李笛举例,比如抖音神曲,火的往往是一个很短的片段,是一首歌的核心部分——这是要单独训练的;然后,再用另一种技术教会小冰从这个片段入手,创作出作品的其他部分,需要起承转合,还需要音乐的故事性。

上海音乐学院音工系教师陈世哲也是小冰的导师,每次小冰交来作业,由他组织音工系的师生一起批改,对音乐细节作出反馈,比如和声的走向、音乐的结构,等等。在他们的指导下,从今年1月到6月,经过近半年密集的师生互动,小冰的作曲水平逐渐达到和人类相似的稳定水准。

李笛透露,小冰目前已经形成了流行、古风、民谣等几个大的音乐风格,其中最擅长的是古风音乐,创作水准最高。陈世哲则对自己的“得意门生”抱有很大期望:“小冰的潜力无限,在具备创作流行音乐的素质之后,将来通过算法和数据的优化,她完全可能在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领域有更广的发展空间。”

小冰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李笛介绍,音乐创作和写诗、绘画一样,都属于“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在创作“艺术”的同时,小冰的主要工作是生产“产品”。小冰每一种能力的背后,都对应着一条生产线,在不需要人力参与的情况下,用稳定的质量,极低的成本,高并发地生产内容并供应出去。

比如,小冰会写诗,同时她服务于国内90%以上的金融机构交易员和40%以上的个人金融交易者;小冰会画画,同时为服装企业设计面料图案纹样,提供大规模落地的工业化创作产品线。

音乐创作也是类似,小冰目前已实现包括旋律、编曲及歌词,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落地。“小冰追求的是在和人类水平相似的情况下,有一个质量稳定的内容生成,来帮助人类进行内容创作。”李笛说。

从培养方案来看,小冰现阶段的“求职”方向之一是音乐助教,很幸运,她已经顺利找到了第一份工作。

陈世哲介绍,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一直在西部山区和一些欠发达地区做文化扶贫,比如远程乐器培训、声乐培训等,然而,受制于当地的硬件设施,工作开展有些艰难。这两年,学院找到了一个新方式——志愿者远程教孩子创作音乐,零基础的孩子也能学会基本手法,继而将自己、家人、家乡的风貌都通过音乐表达出来。如此,不仅传播了音乐知识和音乐思维,还能为当地文化作贡献。

然而,问题又来了。陈世哲说:“我们在教零基础孩子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只能创作歌曲的主旋律,在继续创作和完善声部等方面,能力有所不及。”老师们想到了小冰,她不正是一个称职的音乐助教吗?在小冰的帮助下,孩子只要完成主旋律,她就能迅速完成剩下的工作,让孩子拥有人生中第一个音乐作品。

小冰上岗的第一站是浙江丽水,第一批6个孩子经过4堂课的学习,掌握了主旋律的基本创作方式,然后在小冰的帮助下完成了一部完整的作品;第二批已经有60多个浙江孩子加入;接下来,甘肃、四川、新疆等全国三四十所希望小学和贫困山区中学的孩子,也在陆续加入的过程中,小冰老师马上就将桃李满天下。

人类会再失去一个职业吗?

小冰拥有如此高效且稳定的作品输出能力,人工智能会不会成为未来作曲编曲的主要力量?于阳的答案是,完全有可能,“小冰现在的作品也许还需要人类后期加工,但她通过不断学习,自身能力会不断提高,终有一天她就不再需要人类的帮助了”。

“音乐与科技的结合是一个新兴领域,在音乐学院里,懂音乐的人很多,但是既懂音乐又掌握现代科技的,确实不那么多。小冰从我们系毕业,显示出了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巨大潜力。”于阳说,“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无法想象互联网到今天的发展速度和程度,人工智能就像当年的互联网,再过10年、20年、40年,它将有无限可能。”

那么,人类会再失去一个职业吗?

“作为一个人类作曲家,依然有很多东西是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比如,你独一无二的个人特质。”所以,于阳认为,不妨换个思路,人工智能对作曲家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助手,能帮助作曲家完成一些冗杂的辅助工作;也可能渗透到社会的其他角落,比如音乐教育。

李笛强调,尽管已经越来越确信,用现在这一套完整的框架理念,小冰可以学会各种类别的艺术创作,包括但不限于文本生成、声音生成、视觉生成等,但小冰的目标更多的是在内容产业上辅助人类,而不是像AlphaGo那样打败人类,或者说要比人类有更高的艺术追求。

李笛透露,小冰现在的能力已经覆盖了文字、视觉、听觉,接下来也许可以两两结合,比如听觉和视觉结合,是不是可以生成一些短视频和MV?

《智联家园》的歌词由人类创作,歌中唱道“我想我可以改变世界,和你分享更美的家园”——小冰和人类都是这么想的。

  • 上一篇:谷歌宣布:上帝的密码防线逐渐崩溃!世界为之震惊
  • 下一篇:韩国首个AI女主播诞生:可24小时工作 网友感慨“以假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