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万象

以赛促学 高校智囊团齐聚浙江助力中国制造

时间:2017-11-25
以赛促学高校智囊团齐聚浙江助力中国制造

开幕式现场。 童笑雨 摄

中新网杭州11月24日电(童笑雨)在倡导打造质量强国的时代,制造业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品质的转变,离不开失效分析工作者的研究。11月24日,第二届全国失效分析大奖赛――学生组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来自全国高校的37支队伍将于西子湖畔展开角逐,为中国材料学研究献智囊。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国家制造业的立足之本。失效分析工作是材料科研人员通过对失效构件进行研究,追溯失效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该工作可用于开发新材料、寻求材料潜在用途。

据悉,本次大赛共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两组,涵盖了复旦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

参赛师生合影留念。 童笑雨 摄

参赛师生合影留念。 童笑雨 摄

“与以往不同,本次参赛的项目更加丰富,出现了新能源汽车、潜艇等多领域的失效风险研究。”大赛评委、北京科技大学长江学者乔利杰如是说。

谈及变化的原因,他认为这与社会需求及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新工科’概念的兴起,传感器、3D打印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随之而来的是这些新型材料失效机理熟知度的缺失,所以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去交流与学习。”乔利杰如是说。

作为本次大赛的承办方,浙江工业大学共有6名选手参赛。对此,该校金属材料与表面工程研究所所长郑国渠表示,失效分析学科是一个交叉的学科,不仅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对他们的综合素养更是提出了高要求。

“这是一门已经有了四十多年历史的学科,但它仍处于发展阶段,因为它汇聚了各行各业。”郑国渠介绍说,失效分析需要学生有灵活的思维转变能力和现有的手段中和风险,并找到失效的原因。“打个比方,他们就是材料学科中的医生。”郑国渠笑着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复合材料研究室主任杨振国眼中,失效分析工作者除了“医生”的职能外,还肩负着规划设计的责任。“《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要用创新驱动质量的发展,而这也是失效分析工作者的责任所在。”

杨振国认为,失效分析工作者能在漏洞中找到提升的方法。“他们不仅能为以后材料的生产规避风险,还能提出改良建议,推动新材料的研发和安全性能的提升。”

他说,随着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江西丰城电厂桥吊倒塌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呼唤高性能、高保障材料的声音也越来越响,失效分析工作者责无旁贷。

他希望通过本次大赛,为参赛的学生以及担任评委的专家教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新工艺、新技术的提升,为质量大国向质量强国的转变注入新动力。(完)

  • 上一篇: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开幕 古代皇家御用手艺“飞入民间”
  • 下一篇:广西教育厅高校工委统战部原部长李宁涉受贿406万案受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