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万象

浙江医疗人才“组团”援疆 超80项技术填补当地空白

时间:2021-07-23
浙江医疗人才“组团”援疆超80项技术填补当地空白

    浙江援疆医疗人才援助当地开展手术。 浙江医院供图

中新网杭州7月23日电(张煜欢 魏嫣然)成功开展“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人工耳蜗植入等新技术新项目400多项,超过80项新技术填补了南疆地区技术空白……五年时间,四批次484名援疆医疗专家从浙江出发,以“组团式”援疆形式为当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统计,相比2016年,受援医院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2020年三四级手术量分别增长了26.2%、164%,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分别增长12.8%、2.8%,住院病人向上转诊率分别下降3.7%、10.3%,基层医疗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浙江援疆医疗人才在当地培养学员。 浙江省卫健委供图

浙江援疆医疗人才在当地培养学员。 浙江省卫健委供图

“组团式”援疆 助推受援地医疗能力快速提升

2016年以来,浙江省共安排专项援疆资金7.57亿元,用于“组团式”帮扶受援地医疗建设。该省13家省级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医院,该省各市县也派出医疗队帮扶各受援县(市)医院,携手将受援医院打造成为具有较强引领性和辐射力的区域龙头骨干医院。

64岁的王阿姨(化名)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近5年来断续有胸闷、胸痛的症状出现,随后她住进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三科,援疆医生、浙江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助理汤益民初步考虑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右侧股浅动脉闭塞”。

该手术由汤益民主刀,他在团队的配合下顺利为患者开展了该医院首例下肢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检查及支架植入术,缓解患者胸痛症状,解决其下肢动脉闭塞问题。

像这样的案例五年间可谓不胜枚举。援疆期间,浙江不断强化当地学科力量,推动后方43家三甲医院与受援地医院结对,帮扶打造重点学科,新建了儿童重症医学等10个学科、17个浙阿临床医学中心;做强了心胸外科、儿科等28个薄弱学科;同时还新开设了泌尿结石门诊、干眼病等20多个特色专病专科门诊。

在此背景下,19个医疗援疆专科联盟也顺势出炉,打破了援疆医生仅在受援医院开展指导帮扶的限制,通过“师带徒”的人才培养方式,在本地个性化培养跟学学员371人,为受援地医疗卫生事业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智慧医疗”普惠民生 打响医疗援疆“金名片”

五年间,浙江发达的互联网,也为新疆医疗能力提升搭起了一座桥。

为持续推进“指尖上的医生”工程,浙江利用“互联网医院”和“智慧医院”等数字化发展优势,依托跨省医联体、名医工作室等平台,实现援受双方通力合作,架起两地远程医疗专网,加强远程医疗和远程培训帮扶。

2021年,浙江为阿克苏地区七县两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阿拉尔市配备远程病理和超声设备,挂牌成立阿克苏地区远程病理、远程超声中心。本地医生只需进行“指尖”上的操作,即可连线浙江名医开展远程会诊,实施远程教学、远程查房、远程病理检查等项目。

2016年以来,受援地医院与浙江支援医院实施远程医疗近千例、远程培训近3万人次,让当地医疗人才在本地就能得到远程教学和大专家的技术支持,让当地各族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浙江优质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不仅如此,去年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浙江省还在阿克苏地区统筹推进建设25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创新设立“浙里帮”医疗援疆公益基金,引入250万元爱佑慈善基金、为85名先心患者实施免费手术。(完)

  • 上一篇:浙江:到202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万人以上
  • 下一篇:“烟花”逼近:浙江已预排预泄83个西湖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