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中美经贸关系:筑牢压舱石方能分享蛋糕

时间:2017-07-22

文丨特约评论员 马钊 马萧萧

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7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闭幕。从随后双方的声明来看,对话以达成重要共识结束。纵观4月以来从“百日计划”到“早期收获”、再到“一年计划”、又到首轮全面经济对话,对话成果从微观转向了宏观、从解决问题转向了凝聚共识,直白的说,中美经贸问题的解决成果初现、但任重道远。

经贸关系历来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两国间厚重的经济相互依存,为中美关系施加了极大的势能,使得双方谁都承受不起贸易战的灾难性后果。两国经贸问题的分歧本质上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步骤。中国主张立足现状,双方通过积极对话在合作中共同弥合分歧;美国则主张迅速解决贸易逆差,并由此促压中国与美在其它领域合作。

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就宣称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对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但4月初习特会后,美方迅速改口,双方迅速就通过“经济合作计划”来解决中美经贸问题达成一致。此后双方高度评价与高密度磋商紧密衔接,乃至5月12日就发表了《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的初步成果性文件,公布了多项初步成果清单,包括美方主动提出并参加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批美国牛肉进入中国,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取消了“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的外资准入限制,中国人民银行也允许美国全资的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申请许可证。在双方的合作下,中美经贸关系逐步转向了紧密合作、成果初现的一片向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打贸易牌具有长期性,其态度的激变也并非源自于问题的解决。前期“百日计划”的成功,的确反映了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结构特征。五六千亿美元的贸易体量,远非单一政策能够改变其整体结构。同时,一些经济之外的因素也发挥作用。“百日计划”开启之时,正是特朗普执政之初的动荡期,内有国安顾问弗林辞职、医改众院受挫、旅行禁令受阻;外有空袭叙利亚、朝鲜导弹危机等不利因素。中国政府主动释放中美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积极信号,美国也只能选择合作而不是对抗、循序渐进解决经贸问题。“百日计划”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尽管前期成果明显,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中美两国经贸中的体制性和认识性的差距,任重道远,这才有了此番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从双方的表态看,美方在声明中重谈“平衡、公平、互惠”的贸易原则,潜台词是这些原则还有待落实。与此同时,美方不仅闭口不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而且在对话的同时,由特朗普出面,推出“美国制造周”,继续高调宣传美国优先、制造业回归等贸易保护议题。

从中方来说,无论是出口结构的调整、还是应对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贸易全球化都是稳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故而推动全球贸易发展、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是最优解。其次,解决中美贸易逆差,无非是中国多进口、美国多出口。但现实情况是:受美方陈旧的出口管制法规政策影响,美国企业没有获得应有的“蛋糕”;如果美国将对华出口管制程度降至巴西的水平,对华贸易逆差最多可缩减24%;如果降至法国的水平,最多可缩减34%。

如果就用一句话概括特朗普上台以来中美的经贸关系演进,那就是成果初现、任重道远。美国政府如今面临着巨大的内政压力和外交困局,此时此刻应该意识到合作强过对抗,循序渐进胜过推倒重来,不要用借经贸问题施压中国。

首轮全面经济对话结束之时,中美双方没有发表联合声明或召开记者会。低调的结局恰好说明贸易谈判先要通过对话取得共识,制定一个阶段性经贸发展路线图,或许是双方推动经贸问题解决的最有效手段。(马钊系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副教授;马萧萧系复旦大学国际关于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上一篇:学术界评选出2016年度党内法治十大事件
  • 下一篇: 区块链投资:老套骗局背后的财富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