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社会资讯 > 社会评论

李俊:为中国航天员“穿衣”

时间:2018-04-29

李俊:为中国航天员“穿衣”

李俊团队对相关装备热传递性能进行评测分析。光明日报记者 闫汇芳摄/光明图片

中国航天员的衣服来自哪里?有什么奥秘?在东华大学,记者见到了正在对研发中的航天员服装各项性能做模拟测试的东华大学服装学院院长李俊教授。

原先,除了宇航服,无论是例行工作、任务训练,还是参加活动,中国航天员只有一套服装:灰蓝连体长袖。这远远不能适应航天员工作、生活的需要。3年多前,东华大学承接了航天员专用服装系列化设计任务,组成了来自多学科的14人研发设计团队,设计研发航天员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过程的系列专用服装,其中,既包括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锻炼服、休闲服、失重防护服、睡具等,也有常服、任务训练服、专用服饰等地面任务服装共数十个种类。

对李俊来说,2016年10月16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那天上午,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上,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身着秋冬常服帅气亮相。他们的服装是由李俊率领的团队研制。李俊说,航天员服装有些看似平常,实际上是大有讲究的。这些专用服装不仅要确保实现多项特殊功能,还要融入中国特色设计元素,为航天员增添时尚气息。如何在地面研发太空衣?靠科技,靠创新。

服装在太空中呈现自由漂浮状态,为此团队专门设计建成“着装失重感觉模拟舱”,可以在地面模拟测量航天员在失重操作状态下服装的表现及航天员生理响应、心理感受。

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运动锻炼服装对各项功能要求特别高,每件服装重量超过规定1克就为不合格,特殊部位的尺寸偏差不得超过2毫米。团队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分别在美观性、舒适性、防护性、工效性等工程化测试平台中针对各种应用场景和环境状况,对专用服装的材料及样件进行了上千次各类整体评价和局部测试,保证了服装“克克计较”“丝丝入扣”。

目前,除了中国,还没有其他国家对航天员服装开展过全谱系整体系统设计。作为航天员专用服装研发的带头人,李俊对“同频共振”感受最深。航天员专用服装的研发设计要跨越整个纺织、服装、产品设计、材料等多个学科和全产业链,东华大学依托这些特色优势学科,以及坚实的校企合作关系,组建了一支集合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工程技术与创意设计的跨学科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李俊说:为了共同的飞天梦、中国梦,所有人都在奉献。对于我们来说,仰望星空不仅是精神上的向往,更是一份实实在在的贡献。

(光明日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8年04月29日 06版)

  • 上一篇:太湖之光团队:青春闪耀中国超算
  • 下一篇:郑捷:挑战别人看不了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