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社会资讯 > 野史秘闻

解读:中国古代酷刑的分析与反思

时间:2017-04-26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酷刑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存在的法律现象和社会现象。酷刑和反酷刑,是野蛮和文明、专制和民主的较量。研究分析中国古代酷刑现象,无疑是让大家认识到酷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加强人权保护观念和法治观念教育,加强执法和司法监督,摒弃酷刑思想,遏制酷刑发生。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中国古代酷刑有不同划分方法。有的学者将古代的绞刑、斩刑、鸩毒等归为酷刑,但在古代绞刑、斩刑、鸩毒等手段相对于多数酷刑而言,已算仁慈。所以分析中国古代酷刑,应该站在客观的角度,站在中国古代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分析。

  法内酷刑与法外酷刑。根据法律是否认可,可以将酷刑分为法内酷刑与法外酷刑。法内酷刑是法律所认可的,但更多的现象是法外酷刑的大量存在。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在中国古代有各种法内酷刑,通过法典、律令等形式发布,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北宋时的法典《编赦》,宋太祖时有106条,到咸平年间增加到18555条,有死刑、流刑、徒刑、笞刑、杖刑等类型,其中涉及多种酷刑。《大明律》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指导编纂的刑法,其中的酷刑种类就有笞、杖、绞、凌迟等多种。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法外酷刑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酷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法外酷刑是法律所未有的,又被法律所默认的。《隋书·刑法志》就指出隋高祖杀害无辜,齐文宣帝用刀将人割碎的行为,像百姓报私仇一样,不符合国家法律。但古代帝王却常常滥用刑法或酷刑。而下至官僚、家族、家庭,都不同程度存在大量的法外酷刑,并不会受到法律制裁。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肉体酷刑与精神酷刑。按酷刑伤害指向,可以将酷刑分为肉体酷刑与精神酷刑。中国古代酷刑和现代的酷刑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在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人权观念淡薄,人们不太重视精神酷刑,更注重“肉刑”,对于酷刑的历史记录也多局限于肉体酷刑。当然肉体与精神是密切联系的,很多酷刑存在精神上的屈辱,只是相对于肉体的痛苦似乎算不上什么。

  实体酷刑与程序酷刑。依法律程序,可以将酷刑分为实体酷刑与程序酷刑。实体酷刑是法律所规定的酷刑,而程序酷刑是审查、刑讯过程中产生的酷刑。实体性的酷刑是大量存在的,历代法律典籍均有“绞、斩、凌迟”之类的死刑。而程序性的酷刑也不容忽视。《旧唐书·刑法志》记载:来俊臣每次提审犯人,不问罪过轻重,先用醋灌鼻子,或者放进大瓮里,四周用火烤。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他们制造了十种大枷:“一曰定百脉,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着即承,五曰失魂胆,六曰实同反,七曰反是实,八曰死猪愁,九曰求即死,十曰求破家。”还有衙门在审讯犯人时,犯人不招,就“大刑伺候”。这些都是程序酷刑。致死酷刑与致伤酷刑。从酷刑对肉体的伤害程度,可以将酷刑分为致死酷刑与致伤酷刑。致死酷刑是以致人死亡为目的,致伤酷刑只是让人伤残,但有时也会危及生命。

  最出名最残忍的致死酷刑莫过于凌迟。凌迟始见于五代,最早载入《辽史·刑法志》:“死刑有绞、斩、凌迟之属。”元朝时将死刑分为斩和凌迟两种,凌迟正式成为官定刑罚。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酷刑还有腰斩,即用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最后一个被腰斩的人是清朝的俞鸿图,因小妾仆人收受考场贿赂被牵连处斩,他用手指蘸血在地上连写七个“惨”字,才痛苦死去,雍正帝闻报后下令废除腰斩。酷刑还有剖腹、抽肠、凿颠、断脊、锯割、灌铅、骑木驴等,都是残忍无比。

  致伤酷刑则有黥面、割鼻、截舌、挖眼、断手、刖足、宫刑、枷项、笞杖、鞭扑、滚栲笆等。古代酷刑的成因,政治:等级与专制。政治体制是造成中国古代酷刑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等级与体制因素,在上位者可以漠视人权,而古代所谓的法典、律令不过是针对普通官僚、普通人。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那只是个例。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由于君权高高在上,没有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致使古代很多君王、皇帝可以为所欲为,滥杀无辜。三国时吴国孙继位后,有很多忌讳,宫女中有不合意的,“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对他人性命生杀予夺,这是中国古代等级与专制的政治体制带来的弊端。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军事:动乱与战争。由于动乱与战争等军事原因带来的酷刑更多,涉及面与人数也更大。战乱之时,因为军队这部强大的战争机器,人性中的兽欲被无限放大,加上法律不能约束,导致酷刑致死人数较和平时期大增。战国时,白起活埋降卒40万人,创下了活埋的历史记录。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诡开科取士,集于青羊宫,尽杀之,笔墨成丘冢。坑成都民于中园……其惨虐无人理,不可胜纪。”剥皮斩首,血腥屠杀,令人发指。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文化:懦弱与顺从。中华文化长期受儒家思想影响,百姓能够忍耐、顺从,甚至于有些懦弱。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它助长了统治者的暴虐意识。他们用儒家思想治民,用法家思想治国。通过酷刑,以图威慑百姓。心理:仇恨与嗜血。在人类心理中存在的仇恨与嗜血心理,促使大量的酷刑现象发生。《旧五代史·列传》中的李愚就认为:“有伤教害义之事,常痛心切齿,恨不得抽肠蹀血,肆之市朝。”

酷刑 中国 反思 古代 残忍

  中国古代酷刑的反思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对于酷刑,中国古代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主张“仁政”,废除肉刑。早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朝,汉文帝对于犯罪的人“朕甚怜之,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刑之痛而不德也!”于是废除肉刑。《隋书·刑法志》也有“女子怀孕者,勿得决罚”的记载,体现了一定的人性化。北宋自开国以来,每三年遇郊祭赦免一次。后来担心助恶,改为犯过失罪的依法赦免,案情严重的,不得赦免。

  • 上一篇:曹操特殊嗜好:建铜雀台打造美女集中营
  • 下一篇:揭秘:郑成功大军四次向日本借兵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