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是汉族人在中华大地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它的建立,使中华大地的汉族人民摆脱蒙古贵族的残暴统治,又一次赢得了民族独立;它的灭亡,又让汉族人民成为满洲贵族奴役压迫的对象,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舞台。
说到崇祯帝,他是什么人呢?
话说咱们杯具帝灭掉魏忠贤这个无鸟人后,觉得自己很NB,也深知它的家产病入膏肓,于是起用大批贤能之人,希望改变明朝灭亡的命运。但我们的杯具帝太过急切,越急切国家没得救。
于是他就杀人,杀了一批又一批。奸臣,杀;忠臣,杀;大臣进谏说出逆耳忠言,杀。
朱由检在位17年,有人统计过,他换了50位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杀死两个内阁首辅,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多达11人,杀死巡抚11人、逼死1人。这还都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被他抓进监狱关押、殴打、间接逼死、战死、自杀、判刑的相当于现在省部一级的官员可能多达几十人。
崇祯十四年,也就是亡国前三年,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具有大臣资格的官员就多达145人,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具有大臣资格官员的1/10。
反正看不顺眼的都杀,于是本来有希望的朝政沉沦在大臣们的沉默中,这个国家是彻底没救了。就连崇祯上吊煤山时都在骂他的家奴(大臣)们误国,是国家灭亡。所以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崇祯,是一个刚愎自用,生性多疑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以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呢?
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朱棣或许不会犯朱由检那么多低级错误。
比如朱由检放任袁崇焕杀害悍将毛文龙;重用温体仁冤杀名将袁崇焕;宠信杨嗣昌、高起潜逼死名将卢象升;盲目与皇太极决战逼名将洪承畴投降满清;放任孙传庭杀害猛将贺人龙;盲目与李自成决战逼死名将孙传庭;听信文臣的空话打肿脸充胖子不迁都南京;优柔寡断迟迟不调吴三桂救援北京;山穷水尽的时候宁愿国破家亡也不与李自成联合抗清,等等。
最大的一件错事就是重用东林党人士
明熹宗临死前曾专门叮嘱崇祯说,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时刻对魏忠贤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固然掺杂着个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在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深明大义和远见卓识。
崇祯即位之初,在几番试探之后,不动声色地以雷霆手段彻底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
魏忠贤的倒台,给当时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崇祯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
然而,十七年后,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四日,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大兵压境、大厦将倾的绝望中,竟然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下了秘旨,重新收殓魏忠贤的遗骨,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崇祯在国破人亡的慌乱绝望中,为什么会突然改变自己打倒和否定魏忠贤的初衷,出人意料地为其收集骸骨、修坟立碑。
崇祯皇帝为何如此重用东林党人?
朱由检自认为自己会比哥哥高明些,能够驾驭“东林党”这匹野马,为己所用,所以他一上台,立即“逐忠贤党,东林诸人复进用”。重新上台的东林党为了争取民心,免了许多赋税。可是,东林党人的守辽,每年要耗去国库九百万两白银,几年下来耗光了明朝的财政。
这些以倡谈儒学为己任的东林党人,也不过是一群擅长空谈、治国乏术的文人儒将,呈上来的奏章大多大话、空话连篇的愚腐之见,纸上谈兵之奇谈怪论,国事无补的道德文章。
无论崇祯想如何改革,都遭到东林党的反对,任何和东林党政治主张相违背的都反对,这就是东林党的独裁。魏忠贤虽然跋扈,对政敌打击,但是能体会到皇帝的主张,替皇帝办事。崇祯任何事情都受到重重阻碍,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撤裁邮政人员,节省经费,结果出了个李自成。
因此,在崇祯皇帝临终前,留下遗言:文臣人人可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