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2017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中日合作办学优秀毕业生作品发布于4月17日在北京751D·PARK第一车间举行,共有2017届毕业生的45套毕业设计作品参与展演。本次发布设计主题为“上场白、下场白”,取自东方传统戏曲文化。毕业生们将戏曲中委婉但极具形式感的表现方法融入服装设计及时装秀的编排中,试图用服装的语言表达传统东方文化的内敛与当代社会的个性张扬,展现其经过四年专业磨炼的学习成果。
在“上场白、下场白”主题下,设计作品分别对“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创新”、“趣味与艺术”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东方与西方”课题中,毕业生们反复探索如何以西式结构创新,来表现东方内敛与留白,以及传统戏剧唱段格律及起伏。而在“传统结构与素材创新”课题中,毕业生们尝试将纸感、PVC等新型材料与传统和服、武士等服饰元素相结合。
参与“趣味与艺术”课题的同学们,着眼于新一代消费群对服装趣味性的需求,将日常生活用素材进行再造和创新。如有;以保温涂层材质来表达对未来“衣食”行为的畅想;以流行拼豆游戏手作素材,来表达游戏艺术、趣味服装的概念。同时,在此课题探索中,不少学生进行了前期原创性要素的开发。如作品《梦》的手绘形象来自于作者原创插画绘本人物形象,借助纽扣做头,将二维的图案变成三维的结构;而作品《FACE TO FACE》,则是在手绘面部肌肉及表情的图案基础上,以多色吸管进行面部和表情的“3D”塑形。
东华大学历来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尤其在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类综合教育改革,鼓励学生进行以创新、跨界、融合为理念,以服装、建筑、产品、视频各类艺术形式为载体,涵盖造型、配饰、传播、展示等多项内容的综合作品创意设计。在专业教学上,东华大学主动搭建跨越国界的人文交流桥梁,积极传播蕴含着中国价值、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作品。
此次参与展演的学生是东华大学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培养的第11届毕业生,他们在中日两国文化的熏陶与专业服装教育下呈现出独特的设计与创意,是国际性与本土化相结合,时尚创新与文化传播相交融,教育与产业相合作的又一成果。东华大学校与日本文化服装学院合作举办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自2003年招生以来,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于2010年获得上海市首批“中外合作办学示范点”称号。目前已获教育部批示,2017年扩大招生至100人。学院在目前稳定成熟的专业教育基础上,正积极进行针织设计方向的拓展。
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是全国最早建立服装类学科的高等院校之一。下设服装设计与工程系、服装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系、环境设计系、产品设计系、表演系、中日合作项目部、艺术学理论部、美术学部和实验中心。开设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表演、艺术与科技等11个本科专业。拥有“服装设计与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点、“时尚设计与创新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其中“服装设计与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市重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拥有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和美术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设计学”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是全国32所首批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院校之一。拥有“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2500 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550余人,教职工170余人。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注重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综合使用所有的教育资源用于造就全面发展的学生。一方面,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以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作为课程基础,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普通的教学环境转变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秀场,实现与社会无缝衔接。另一方面,注重对学生的职业发展、社会角色、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深层次培养,增进学生对设计师职业思想与价值的理解,践行大国工匠精神。学校目前已架设“毕业作品展演”、“环东华时尚周”、“上海时装周”、“伦敦毕业生时装周”四级进阶通路,让大学校园的新锐设计力量能够走出课堂,经由校园T台走向国际秀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时尚创意也成为中外高校间无阻隔的交流。此次参加大学生时装周,是希望与国内更多的兄弟院校在大学生时装周的平台上进行切磋、学习与交流。
东华大学创建于1951年,是教育部直属中国重点大学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东华大学以观念兴校、学术兴校、管理兴校的发展理念,坚持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发展之路,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现设有15个学院,5个博士后流动站、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本科专业,学科涉及工、理、管、文等十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在校学生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本科生15000余人,各类留学生4000余人,继续教育学历生5000余人。教职工2700余人,专任教师1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