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社会资讯 > 时尚美容

腕表增值这点事 到底靠不靠谱?

时间:2019-06-16

导语:最近这段时间,有不少值得留意的热点新闻,这些新闻各不相同,横跨各行各业。但我却逐渐从中嗅到了很多共同特点。(来源:万表世界)

原文标题:《优衣库、巴菲特与绿金迪的故事》

  一. 疯狂的优衣库kaws抢购事件。一件大量生产的价格仅99元的优衣库T恤,就因为印上了一个潮流涂鸦大咖的图案,就在发售当天遭到中国人的疯抢。不管男女老少都集体出动,钻门缝、扒模特、赛跑,甚至扭打,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能抢到一件T恤,然后加价卖出去;

优衣库的抢购“盛况”

优衣库的抢购“盛况”

  二. 巴菲特午餐人选出炉,名叫孙宇晨。此人以3000万元拍下了与巴菲特共进一次午餐的机会。随后,孙被人扒出是靠投机加密货币致富的投机者(典型代表就是比特币),这种靠投机炒卖、割普通人韭菜发财的行径,在网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有人觉得此人的出名是中国的耻辱;

三. 就是这几天在圈内沸反盈天的劳力士绿金迪“崩盘”事件。原先被炒至40万级别的绿金迪突然一路暴跌,直逼30万大关,让表迷们瞠目结舌——但我想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绿金迪的公价,也就20多万。这真的能叫“跌”吗,按常理说,是回归正常才对吧……

这三件事,几乎都是同时爆发,里面的共同点很清楚了:大家都在忙着炒东西,不管是什么东西,不管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不管是便宜的还是奢侈的,有人凭借割韭菜登上了世界新闻头条,盆满钵满;但也有无数人被割韭菜,欲哭无泪。

像是表迷们最关心的绿金迪事件,如此突然性的、诡异的暴跌(劳力士的生产计划并无异常,也没有其他突发事件影响),很明显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有幕后推手在操纵。

据猜测,具体方法也很无脑,跟近些年的炒球鞋、炒比特币等等如出一辙,有实力的大贩子恶意囤货把价格炒高,给小贩子和消费者一种“稀缺”“会涨”“要买趁早”的虚假印象,待后继者纷纷高价接盘后,再以稍低的价格抛售套利离场。那些来不及抛出的接盘侠们,只能捧着表跪地痛哭。

类似的操作在其他地方也很常见,比如去年的yeezy鞋,原价1899元的鞋子被炒到近万,然而随着阿迪达斯突然宣布增大货量,一下子跌穿原价,甚至能折扣入手,万元买鞋的小贩子和消费者傻眼了,某些人却收割得不亦乐乎;

曾经被捧上神坛的yeezy鞋

曾经被捧上神坛的yeezy鞋

又比如前些年的比特币走势,那几年,比特币价格一路疯狂上涨,到2017年已经比诞生时暴涨了2000万倍!这时,无数人不管懂不懂比特币都拿钱进场,想分一杯羹,连路边摆摊的老大爷也一口一个区块链,90年代的澳门黑帮传奇、洪门大佬崩牙驹都开始“弃暗投明”,搞起“洪币”……数字货币圈一片狂热。

但可悲的是,到了去年年底,比特币突然崩盘,价格有2万美元跌破3500美元,11天内暴跌44%,一年内价值缩水80%。血本无归的投资者懵了——但我估计有少数人不在此例,比如,文章开头花3000万元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那位,这3000万应该有不少就来自于币圈投资者们的“贡献”。

别以为,只有看似高大上的东西才能炒起来,在炒家们眼中,无论是什么玩意,不管高低贵贱,只要有话题性都能拿来炒。比如开头提到的优衣库kawsT恤,99元一件,照样炒得火热。贩子们99元买入,然后140元左右卖出,据我观察,还真有不少人买。至于后续怎么样,我觉得按优衣库的货量和补货速度来看,将来暴跌几乎是必然的。就不知道,届时是谁笑谁哭了。

为一件99元优衣库T恤大打出手

为一件99元优衣库T恤大打出手

这个市场如何变得这般疯狂?全民炒货的热潮是怎么形成的?

我觉得这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是同步的。早在网络尚未兴盛时,一些热门产品固然也存在着炒卖的现象,但仅限于有限的一对一民间交易,大部分二级市场的话事权,还是在大型商户的手中。

但随着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网络的急速崛起,每个人都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充当炒家的角色。某宝、某鱼、微信、各种论坛网站……都成为了个人玩家大展拳脚的战场,“全民皆贩子”的潮流滚滚袭来。

别以为只有国内是这样,即便是在国外,热衷于此者也不在少数,逛一逛ins等社交媒体或者国外的钟表论坛网站就知道,炒表,绝不只是中国特色。(所以别再说劳力士只是中国人炒起来的了)

为防有人不信,贴一张国外炒售劳力士的帖子

为防有人不信,贴一张国外炒售劳力士的帖子

很多表友可能会表示:我买表只是因为喜欢,不是因为想倒卖赚钱。这也是万表世界一直宣扬的观点。不过,你确定当你有机会倒卖赚钱时,能忍得住诱惑吗?

我认识的一个贩子就跟我说过:“很多人都在骂我们(抬高市场价格)。但正是因为有需求我们才会存在。说得夸张点,一只表你原价买来,接着就能以两倍的价格转手出去,谁不想干?诱惑太大了。”

这些贩子的说法也不无道理,有需求才会有存在。市场需求,正是他们出现的根本原因。而之所以有这种市场需求,钟表圈的每一方,如厂商、媒体和消费者都有自己的“贡献”。

大概逻辑是这样的:一款表的行情火热,需求旺盛,贩子们就大量从商家处买入;而随着贩子们购买量的增多,往往就能跟商家或其他供应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从而有更多机会入手稀缺表款;接着,普通消费者能入手的数量就越来越有限,加价情况也就越来越严重,甚至能出现加20%、加40%、加100%的夸张涨幅;随后,这一现象势必引起钟表媒体和表友的关注,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讨论随之而来,又进一步火上浇油地增加了这款表的热度。然后,继续进入开头第一个循环,源源不断地把这条逻辑链循环进行下去……

自然,这仅仅是一个我个人做的简单粗略理论模型,现实情况势必会有出入与反复,但大致相差不会很远。

可能有人会说,商家不是一直在打击贩子吗?的确,照常理来说,如果商家发现顾客买表是用于倒卖,理应将之列入黑名单。比如,去年年底中国的劳力士就推出了一个打击炒卖的政策,买表的顾客必须撕膜、填卡才能离开。然而实际上,灰色操作的空间仍然不可能完全杜绝。

背后的道理很简单,贩子的存在,对商家来说是好是坏?再直白一点说,一款表被炒热,对商家来说是好是坏?多的我就不说了,毕竟随便猜测是要负责任的。总之,商家卖出了货,贩子赚到了钱,最终承担这一切的,好像还是消费者。

不过,干这个也是有风险的,“利益越大,风险越大”是比较普遍的规律。首先,要建立起进货渠道就不容易;其次,还会有价格失控的风险。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这几天的绿金迪崩盘事件。

而据我所知,很多贩子在干这个之前,都是家境不错的有钱人(不然也没有闲钱玩表),为什么他们会不辞辛苦、不嫌麻烦、不畏风险来趟这趟浑水?

有一个贩子的解释我觉得很有意思:“很简单,因为我喜欢表。你看,我干这个既能玩到最热、最多的表,过后又能转手挣上一笔。又满足了爱好,又赚了钱。真是爽翻了好嘛。”

有一位大咖在跟我聊天时,还对此现象做了总结:“归根结底还是供求关系。一只表的供不应求,必然会引起炒卖现象。但是在以前,网络不发达,动静都很小。现在网络发达了,不管是神是鬼,都能拿一只表去倒买倒卖。所以市场就乱了。”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种疯狂现象要解决实在非常简单——厂商增加产量不就行了吗。水鬼、迪通拿、百事圈、鹦鹉螺……全都开足马力生产,改变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量大了,还有谁来炒卖?表友们的欲望也得到了满足,岂不美哉?

但是,如果真这么想,就有点幼稚了。品牌的产量,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很多问题,奢侈品的行业规律、品牌策略、经济学观念等等……总之,短时间内奢望品牌这样搞,是不现实的。要展开来说,不是一篇文章的篇幅,在此就不赘述。

就现阶段来说,要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品牌官方能推出一些有力的政策,规范这些灰色市场,打击炒卖现象。比如上文提到的劳力士新政策,还有各大经销商对顾客名单的监管等。

总之,我们永远不提倡非理性的、逐利性的买表,千万不要只见到贼吃饭,见不到贼挨打。大贩子在海里游得欢快,一群普通人也进去跟着游,殊不知你是裸泳,人家是穿着救生衣的。

健康玩表,别当韭菜。

  • 上一篇:这些古灵精怪的手表,治好了我的“表盲”症
  • 下一篇:时话| 新表发布落幕 这些都是2019关注度最高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