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社会资讯 > 时尚美容

《风味人间》陈晓卿揭秘他私藏的美食小城!

时间:2018-11-04

导语:上万观众齐刷刷守在屏幕前,手边是提前准备好的一堆零食,然后开始做同样一个动作:点开最新一集《风味人间》,满心欢喜地接受新一轮的美食轰炸。(来源:Feekr旅行)

上线3小时打破1亿播放量

上线3小时打破1亿播放量

只播出一集,豆瓣9.4的评分还在一路看涨,说是“年度最值得期待纪录片”,一点儿不过分吧?

这个深夜勾动无数饥饿灵魂的纪录片导演,便是陈晓卿——一个只听名字,便令人条件反射开始分泌唾液的男人。

他执导的《舌尖上的中国》第1、2部有多火爆不必多说了吧,距离首播过去6年,依旧是看不够的“下饭神片”。

光片子诱人还不算,他凭一己之力带火淘宝上的美食特产无数,绝对称得上是新一代“带货男神”!

听说《风味人间》第一集播出的第三天,片中出现的美食已经有卖断货的了!

↑三斤肥硕大闸蟹才能换来一口的秃黄油,如此奢侈的吃法,非产区的人或许完全无法理解;

↑最平凡的食材却能做出发光的菜肴,嘴上说着“土豆能有多好吃”,手却不由自主查起了飞甘肃的机票;

↑好食材无需过分烹调是全人类的共识,但在奶捅肉面前,烤肉派和清蒸派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这一次,《风味人间》制作组跨越六大洲、20多个地区,除了介绍中国民间美食,更增加了近三成的国外美食,冲出国门吃吃吃!

熟悉的配乐、熟悉的配音,就连“关注美食背后的人与故事”的腔调都是熟悉的“陈晓卿出品”味道。

片中的美食导演吃过多少?导演最爱哪一座美食之城?国内外美食到底谁高谁低?

新的美食旅程,带着问题,我们专访了陈晓卿导演,想听一听这个高级吃货分享他“风味人间”的故事。

看美食纪录片的口味变叼了 “陈晓卿”却一直是标准

蔡澜曾经评论:陈晓卿是我相信得过的美食家。他爱吃、懂吃、会吃,也只有对美食爱得深沉的人,镜头下的美食才能拍出如此热腾腾的灵魂。

摄影机前,他冷静、专业,但谈论吃的话题聊到兴起,陈导总是眼神放光、一脸慈祥。

在《舌尖》之前,他一直是循规蹈矩的纪录片导演,专业大奖拿过不少,就是不火。

2007年,他扛着笨重的摄影机跋山涉水,一部《森林之歌》美轮美奂,却意外带动了菌菇、松子等山货的销量。

原来在可食用的森林物产上,他给足镜头、光线柔,解说词更是可以拧出一把口水。

另辟蹊径的成功,让他发现了自己拍美食的天赋,之后的事你们都知道了。

《舌尖1》播出的当天,陈晓卿发了一条微博,“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

谦卑的态度与他的付出以及片子的质量完全不成正比,毕竟在那时,谁也没想到会火,而且是这么火。

超以往2倍的制作费,镜头背后却是钱买不来的用心良苦

有了前作的成功,《风味人间》显然底气更足,却更小心翼翼了。

有了前作的成功,《风味人间》显然底气更足,却更小心翼翼了。整个制作期长达两年,前期收集资料和调研就占去了绝大部分。

有电视同行曾经评价:其他团队的前期工作最多只是沙盘演绎的程度,陈导的团队已经做到了实战演练。

想来有许多人有着和我一样的疑问:究竟什么样的食物可以入选《风味人间》?

陈导也交出了答案:“我们希望节目所拍摄的美食不仅美味、健康,而且有传承,希望这些食物是当地人所喜爱和为之自豪的。”

因此在正片中没有任何隐形植入,每一样食物、每一个故事,都是陈晓卿团队历经漫长调研带回来的“干货”。

“陈氏出品”的纪录片有一个很大的特征,那就是人情味。

“陈氏出品”的纪录片有一个很大的特征,那就是人情味。在《风味人间》,你会发现保留了许多方言的对话。

“我一直认为语言和饮食是我们生活中最有活力的文化外观,一般来说,方言相对封闭的地方,食物和人的生活方式保留传统的成分也多一些。”

第一集看下来,讨论度最高的莫过于台湾渔民鳔捕旗鱼的片段。

第一集看下来,讨论度最高的莫过于台湾渔民鳔捕旗鱼的片段。面对6、7级大风卷起的海浪,年轻的渔民站在摇摇晃晃的船头,一双眼睛时刻注意鱼群的走向。倏忽将鱼鳔用力掷入水中,活脱脱现实版的《老人与海》。

陈导介绍说:“我们把摄像机绑在两条船之间连接的架子上,插进海里,为了等这条旗鱼的出现,摄制组足足等了五天。”

而五天拍摄积累的大量素材,经过剪辑,最后呈现出来的仅有短短几十秒。

类似这样的艰辛在《风味人间》长达一年半的拍摄中可谓常态,陈导侃侃而谈这些时总是神情轻松,仿佛所有吃过的苦都不过是趣味小插曲。

想要问得更加深入,他却止住了话题。

“如果说没有困难那还拍什么纪录片,而且它跟节目的好坏关联不大,只能作为一个谈资。”

站在更高的位置俯瞰美食 中国从来不是一座美食孤岛

△太湖大闸蟹

△太湖大闸蟹

△荷兰艾瑟尔湖中华绒螯蟹

△荷兰艾瑟尔湖中华绒螯蟹

看完第一集,相信所有观众都发现了《风味人间》的不同寻常:近三成的片长拍摄了国外美食。

并非突兀地插入科普,团队希望能站在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食物。

△皖南火腿

△皖南火腿

△西班牙火腿

△西班牙火腿

“比如中国人喜欢吃臭豆腐、臭鳜鱼,世界各地都有吃臭味食物的习俗。”

“再比如,在全世界大致同纬度的地区,相似的气候条件下,人们都会做火腿,而且在没有交流的条件下,制作手法都很相似。这一次的拍摄给了我们很多这样有趣的惊喜。”

△国内的火腿是家常菜的常客,是餐桌上提鲜增味的无名英雄

△国内的火腿是家常菜的常客,是餐桌上提鲜增味的无名英雄

△西班牙的火腿则是毫无疑问的主角,“现切现吃”有一整套完整仪式

△西班牙的火腿则是毫无疑问的主角,“现切现吃”有一整套完整仪式

“过去做纪录片,很多时候是在传递‘我们的传统很美好’,这一次不太一样的是,把中国放在整个世界的框架下观察。我们会发现,中国从来不是美食的孤岛,人类最出色的创意和想法总是不约而同的。”

不光美食在升级,这一次《风味人间》画面的“高级感”也是扑面而来。

不光美食在升级,这一次《风味人间》画面的“高级感”也是扑面而来。陈晓卿团队这一次和中科大的“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加入了超微摄影和显微摄影,用技术上的革新,带领大家看到风味形成背后的奥秘。

并非单纯的“炫技”,通过这些前所未有的手段,你能看到腌制过程中的细小盐粒是如何一点点渗入肉里;会发现当蟹肉沾醋的美味秘诀原来是被打开了纤维组织;还会了解卤水和豆浆相遇凝成豆腐的奥秘……

发现食物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也是陈晓卿执导美食纪录片的初衷。

即便小屏幕对技术的要求和标准都不高,陈晓卿和他的团队却一点不敢松懈。

即便小屏幕对技术的要求和标准都不高,陈晓卿和他的团队却一点不敢松懈。这场视听盛宴背后,多的是你不曾了解的良苦用心。

“一个切馒头片,上面是软的,下面是胶的,一刀下去那一瞬间的声音一定要让观众听出来。”

“100个观众里只有一个人戴耳机,我们就要给那一个人做到最好。如果1000个人里面只有一个人戴分辨率特别高的耳机,我们就要给他做全景声。”

将所有感官体验都做到极致,这才是“陈晓卿”这块金字招牌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吧。

“最好吃的食物,都藏在冒着烟火气的地方”

一座城市便是一个美食江湖,陈晓卿仿佛天生就有“美食雷达”,总能发现最地道的风味。

《风味人间》中出现的美食,他更是用一张“扫街嘴”,吃了其中的一半之多!

相比依赖米其林之类的榜单,他有一套自己挑选美食的秘诀。

相比依赖米其林之类的榜单,他有一套自己挑选美食的秘诀。“保持餐饮最原始外貌的有两餐——头一顿早餐、尾一顿夜宵。看一家店到底有多地道,店名前缀的地名越小肯定越好吃。像‘四川绵阳高水米粉’、‘常德津市钵子菜’,一定差不离。”

不止于满足口腹之欲,陈导眼中的美食,包含着人情、乡愁和记忆。而他最爱的,还是钻进城市的脉络,去居民区里挖掘一家家飘着饭菜香的小馆子。

吃遍大半个中国,陈导的“美食清单”却依旧有遗憾。

吃遍大半个中国,陈导的“美食清单”却依旧有遗憾。“我今年刚刚完成了一个心愿,专程为了探访美食去了温州,收获甚丰。后面超级想去的城市还有很多,比如广西梧州、甘肃天水、贵州毕节、四川内江等等。看了很多介绍,都是些让人流哈喇子的地方。”

人人都爱美食,因为“吃”是获取幸福最简单的动作。而陈晓卿,则为观众和美食提供了一条纽带,共同去探知神秘的味觉大陆。

  • 上一篇:拆了十几只蟹 这碗蟹粉拌饭奢侈到会发光
  • 下一篇:五万美金一晚的酒店 凭什么卖这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