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内地上映的《声之形》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这部作品的主题同样在网上有着一轮又一轮的讨论。那么作为导演的山田尚子又是如何看待这部作品的呢?近日,有日本媒体进行了专访。(有节选)
Q:在凭借《玉子爱情故事》拿到第18届文化厅媒体艺术节动画部门新人奖之后,您又凭借《声之形》获得了优秀奖,真是恭喜了。
A:感谢您。文化厅的媒体艺术节也是我创作作品的一个目标,所以说我也觉得非常开心。
Q:因为这次获奖的契机,有更多人开始知晓《声之形》了。那么能否请您再次从比较基本的方面对作品进行一下介绍呢?这部作品改编自大今良时老师的漫画,您最初阅读原作的感想是什么?
A:我觉得这部作品展现了一颗渴求获得希望的心。登场角色们处于非常绝望、痛苦的状况,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多跟绝望相反的感情。我觉得这就是一部“真心的作品”吧。
Q:那么将如此细腻的原作改编为动画时,是否又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A:“渴望被原谅”。当我们生而为人之后往往会遭遇失败,会受伤、会受挫,会遭遇无能为力的状况。但是我们依然好好活着,并且认为“活下去真好”。而我就想要表达出这种希望。
Q:因为原作一共有7卷,要将这么多内容放在120分钟的作品当中,就需要对剧情进行压缩了。那么您比较看重原作的哪些方面呢?
A:因为原作的每个部分都很有魅力,每个人对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解释。因此我反而不会去考虑那么多,而是带着“将其制作成电影”的意识去工作。在创作当中,需要时刻注意不能动摇作品的主轴。
Q:“主轴”具体是指什么呢?
A:就是将镜头聚焦在主人公石田将也的故事上。
Q:那么为了贯彻这个理念,您又会特别注意哪些方面呢?无论是剧情还是作画方面。
A:首先是通看一遍作品,然后分析一下到底有哪些部分是必要的。另外在作画方面,我比较在意“让人觉得舒心”这一点。每个登场角色都怀揣着烦恼,甚至于觉得明天的到来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这个世界拥有着无论何时都能够拥抱他们的胸怀。因此我希望将这个包容将也他们的世界的美丽展现出来。
Q:担任第20届文化厅媒体艺术节动画部门评委的高桥良辅先生认为这部作品挑战了一个很有难度的题材,并且在将漫画改编为动画时,也注入了“动作”和“声音”的魅力。首先这部作品讲述了欺凌、残疾、自杀冲动等严肃的主题,那么在表现这种主题的时候,您觉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A:这部作品的严肃剧情往往很容易被人关注,但是我觉得这部作品并不是只是为了让大家看这些东西而诞生的呢。因此,电影并没有强调对角色行为的否定或者肯定,而是在意如何让观众们能够更进一步地接近这些登场人物的心。
Q:关于“动作”方面,有一个比较值得在意的就是“手语”了。要在动画中表现手语应该会很有难度吧,您又是如何进行创作的呢?
A:手语是非常精细的语言,只要稍微有些不同,例如说手掌的方向稍微有些变化,那么意思也就会改变。因此最初的时候,我会将制作好的分镜拿给手语监修去看看,并且只要有手语的剧情都会让人现场演一遍,之后再让制作动画的人员参考这些视频做出动画。当然了,这种时候不光是注意到了手语的正确性,还要体现出使用手语的人拥有的性格,以及手语熟练程度的差异。
Q:这部作品是将画面跟音效进行相互结合而制作出来的,为何如此在意“声音”呢?
A:因为这部作品想要贴近人的真实感受。即便是胎儿,只要是活着的,那么一定会感受到“声音”,亦或者是体验到“声音”。而我希望能够做成这样的作品。
Q:这真是很不得了呢。
A:其实我就是想要做出一部以“声音”为主题的电影。
Q:确实最终做出来的就是“声之形”了呢,那么您是否觉得有制作的价值呢?
A:通过这次的经验,今后我也找到了自己想要挑战的事情了。
Q:山田导演近年来不仅仅拘泥于传统动画的魅力,作品当中还给人一种跨界的画面感觉,例如说类似于真人作品的那种镜头感。您为何会有这方面的执着呢?
A:可能是因为我本来就喜欢真实的摄影或者真人作品的关系吧。
Q:在文化厅媒体艺术节获奖作品展上,有不少人并非出于对动画的兴趣,而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来关注《声之形》。那么您希望大家如何以“媒体艺术”的角度来看待这部作品呢?
A:首先这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少年为了活下去而进行练习的故事,但是也可以理解为一部“声音的电影”,从“对人的潜在记忆和感觉进行深入体验”的角度来考虑也是可以的。只要大家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这部电影,我就会觉得很开心了。
Q:感谢您的介绍,最后请跟大家说几句话吧。
A:可能会有人认为电影《声之形》是一部沉重主题的作品,但我觉得这部作品并不可怕。如果有机会的话,请大家不要考虑太多、单纯地观看这部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