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相信,郑保瑞会用这种方式去拍《西游记女儿国》。
影片在前半段用了一大堆低俗笑料来制造喧嚣简陋的年味,却又在后半段,让唐僧和女儿国国王上演极限生死恋。前者像是路边没过质检的烧烤摊,后者却又点缀着梦幻般的钻石,这种匪夷所思的前后反差,让整部电影显得很是廉价,廉价的喜剧,廉价的爱情,以及,一部廉价的电影。
这种影像的分裂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前面是马戏式的杂耍,后面却是网游般的打斗;在《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里,前面满是一种哥特式的鬼魅传奇,而后面又是东方式的救赎和超漫英雄式的混战。但是前两部《西游记》是贯彻始终的无聊情节加过火特效,而到《西游记女儿国》时不同了,郑保瑞发现,在“唐僧恋爱”这件事上,片子可以截然两分。前面谈笑风生,后面旖旎缠绵,这是在“满足不同需求”。
《女儿国》怎么看都像是一部没有自主精神的电影,它在不断地讨好各类观众。路边抽旱烟的大爷,家里玩水枪的孩子,常年待家的主妇,24小时打网游的学生党,以及耽于凄美爱情的少女,或许都在这部电影的受众画像里。然而正是这种“万金油”式的讨好,让这部片子变得很没有骨性。
更确切地说,导演没有把控力,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却又没有一个观点是他能真正表达清楚的,所有的嬉皮笑脸看起来都像是恬不知耻,所有的传奇爱情都像是狗血煽情。
同时吊诡地是,貌似所有人都觉得在《西游记》这个宝藏里能找到拍片赚钱的锦囊妙计,却丝毫又没有一个人真正善待过《西游记》里的角色和性情。在《女儿国》里,沙僧变成了一个弱智的肌肉男,猪八戒是讲着东北俏皮话的二流子,孙悟空法力时常低效,有着躁狂症和孤僻症,唐僧一副心灵讲师的面孔,且常使着暖男的招数。
《大话西游》是解构了所有的权威,颠覆了所有的中心,但是《女儿国》却不是,它没有愤怒,也没有底层小人物的自嘲,而是一以贯之的油嘴滑舌,接着“孙悟空”的口,却说着直男癌的话。
对于《女儿国》来说,所有的“西游”符号其实并不存在,在银幕上映的只是春节档所有观众乐于见到的段子、小品、狗血爱情。
然而,《西游记》却又缺失不得,谁能说,如果少了这块皮,《女儿国》还有谁看。毕竟,你可以去《乡村大世界》看东北小品,也可以去B站或微博看搞笑短视频,和流行段子,冯绍峰和赵丽颖联袂主演的狗血爱情剧也不会太少见,但是这些都太日常化了,所有日常的东西都是廉价的,已经身处廉价生活中的观众不愿再看到廉价的投影。
那么如何找寻“昂贵”呢?电影像是天生就比以上的文艺形式要高上那么一层,更何况,还有“西游记”这个幌子,更何况,还有“中国特效”这个名头,更何况……还有在家里看不到的3D大银幕。
“昂贵”的消费形式在大众心理就是“高雅的艺术享受”,这貌似就是一种与生俱来,不可名状,且,不可明证的关系。
而爱情,正是郑保瑞死死咬住的“大众甜点”。不管是《大闹天宫》还是《三打白骨精》,都不能让郑保瑞充分发挥爱情戏,放眼整个《西游记》原著,或者说央视版《西游记》,能找到爱情戏份的,只有《女儿国》这一段了。